酉悅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各位看官,2010年的幾個動作,讓我們稍微可以喘口氣了。2010年8月2日,也就是立秋前,收穫前,北京弘未來開業之前,我再次來到承德,休息三天,全面反思過去這些年的得失。
2005年8月7日,從南寧歸來後,特意在石家莊停留一下,與以前的同事也是會計職業的張紅利交流一下,看看他最近幾年來石家莊的收穫與狀態。
我們多數人都有個體會,喜歡在自己的出生地的附近工作,這叫父母在,不遠遊。一句流傳甚廣的俗語,它表達了子女對父母的孝道和責任。這句話強調了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子女在父母身邊盡孝的意義。 從道德和情感的角度來看,父母含辛茹苦地將子女養大,當父母年老需要照顧時,子女應該陪伴在他們身邊,給予他們關愛和支援。在父母身邊,子女可以及時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這種親近的陪伴也能讓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孝順和關愛,增強家庭的凝聚力和幸福感。
父母在,不遠遊。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中國文化中,孝道被視為一種重要的價值觀念,它強調子女對父母的尊敬、感恩和照顧。遵守這一觀念有助於傳承家族文化、維護家庭和諧。 然而,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遠遊”並不一定意味著完全侷限於家庭。有時候,為了個人的發展和追求更好的機會,子女可能需要離開家鄉去外地工作或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子女可以透過其他方式來盡孝,比如經常與父母保持聯絡,定期回家探望,或者在父母需要時提供幫助和支援。
總之,“父母在,不遠遊”這句俗語提醒我們要重視家庭和孝道,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平衡個人發展和家庭責任。無論身在何處,都應該儘可能地關心和照顧父母,讓他們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同時,也要理解和尊重父母的意願,與他們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互動。這樣,才能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維繫家庭的溫馨和和諧。
比如,多遠叫遠呢?和距離有關,也和交通工具有關。在鄉里,縣裡,市裡,省裡,這叫歸屬感。比如我為何當初要去甘肅上大學呢?主要考慮畢業分配,說外省上學的話,老鄉少,分配時競爭壓力小。
結果呢?還沒有回到河北附近,而是到了外地遼寧。與當初上大學的初衷背道而馳。為此父親很傷心,覺得自己辛苦培養的孩子離自己很遠了。這件事情到現在都在影響著我,養兒防老,兒須在身邊,這個是前提。記得去年冬天在祁家豁子吃飯後回辦公室,遇到一個老太太不會用手機,還想約車,讓我幫忙,我問:孩子呢,她說在美國了,我說你怎麼不
這或許就是自己的使命,為何在遼寧工作一段不順心後,調回河北老家呢?說到底就是本鄉觀念,離父母近,有個照應。
但是每次回到故鄉,是離父母距離近了,但是發現離父母近,反而不能照顧到父母了。比如:1993年剛回到河北滄縣不久,企業效益不好,全員下崗,單位兩年多開不出工資,反而到老家去弄面解決溫飽問題。一個小學同學的父母知道這件事後,開始宣傳:看來,日子過的不是很好啊。我的同事杜長江和我說了這句話,我聽到這句話的那天,開始不再向家裡伸手。
不伸手,需要有衣食來源,在艱苦的歲月,1995年的那次闖蕩江湖,讓我知道,我的今生不會餓死了。
1995到2005,十年的磨礪,讓我的本事增加了,羽翼逐漸豐滿,尤其是壯遊,讓我眼界大開。但是荀子說:在繁華的地方與人交往,到安靜的地方去居住,去反思。
200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來到河北承德的隆化。隆化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部,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這裡山清水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