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以迷惑敵人為目的的惑敵示形
克勞塞維茨認為,軍事欺騙的目的就是使被騙的敵人&ldo;在理智上犯錯誤&rdo;,從而&ldo;看不到事物的真相&rdo;。顯然,這一國的與敵軍指揮官的主觀願望是完全對立的。敵人總是千方百計地摸清我之虛實。查明我之真相,把作戰決心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之上。因此,要阻礙敵人看到我之真相,就要以各種與我真實企圖背離的假象幹擾其視聽和思維,增大敵查明我真相的難度,擴大其犯錯誤的機會,誤敵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其核心就是設疑用佯,迷惑敵人。只有造成敵將的狐疑之心,才能使其心理失去平衡,導致判斷失誤、行動失策。所以,歷來兵家都強調謀貴用疑,翻開戰史,以疑兵佯動之術誤敵的例子俯拾即是。謀臣智將,施計鬥法,無不用疑。實施軍事欺騙,更離不開一個&ldo;疑&rdo;字。
古代作戰,旗幟和火鼓是統一軍隊行動的指揮訊號,也是設定疑兵、迷惑敵人的手段。所以《百戰奇法》有&ldo;晝戰多旗幟&rdo;、&ldo;夜戰多火鼓&rdo;之說。設旗幟作疑兵,是晝間示形方法之一。春秋時期(公元前555 年10 月),晉國聯合魯、宋、曹、衛等國進攻齊國的巫山之戰,就是以疑兵取勝的。當時,晉平公為了欺騙和迷惑齊軍,主要採取了以下辦法:一是在山澤險要而部隊不到的地方設定大量旗幟作為&ldo;疑兵&rdo;;二是在戰車的右邊裝設假人,並在車後拖上樹枝,行動起來塵土飛揚,如同大軍賓士。齊靈公登山遠望,誤認為晉軍眾多,不可抵擋,於是,連夜逃跑。晉軍揮師追殺,大敗齊軍。示形也包括示聲。作為戰爭力量外觀的形,是動態的形,不僅看得見,而且聽得到。例如,鳴金鼓,吹號角,以示部隊的進退;放火炮,齊吶喊,以示部隊的衝殺。對於軍人來說,耳朵接收資訊和眼睛接收資訊有同等意義。尤其是夜間作戰,不便觀察,利用火光和鼓聲,既可以迷惑敵人,又可達到聲東擊西的目的。因此,在古代戰爭中,兵家多用火光和鼓聲設疑用佯。春秋時期,
越王勾踐進攻吳國的笠澤之戰,就是&ldo;火鼓&rdo;惑敵的成功戰例。當時,越、吳兩軍隔水對陣。越王勾踐利用夜暗,以小分隊鳴鼓吶喊,實施左右兩翼佯攻。吳王夫差誤認為越軍兩路渡水進攻,隨即分兵兩路迎戰。勾踐乘吳軍兵力分散之隙,親率越軍主力,偷偷渡過笠澤,出其不意地向吳軍的要害部位‐‐中軍展開猛烈進攻,一舉大敗吳軍,為此後滅亡吳國創造了有利條件。到了近代,設定疑兵的手段有了很大發展,各種假目標應運而生。以新的偽裝模擬技術布設的假兵器、假工事、假陣地、假倉庫、假基地,大可以假亂真,迷惑對方的空中偵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甚至出現了用整套模擬器材顯示的大規模的軍事佯動。
1942 年10 月,英軍組織阿拉曼戰役時,發現德軍第90 輕裝甲師正好配置在英軍北端的突擊方向上,給英軍造成很大威脅。戰鬥開始以後,德軍突然發現英軍在靠近地中海一側的巴達至阿卜杜勒拉赫曼地段發起了登陸進攻。一顆顆照明彈劃破夜空,密集的炮彈、炸彈在海灘炸響,硝煙迷漫。從煙幕後面傳來了大規模進攻的聲響和發動機柴油的氣味。艦船發動機轟鳴著,錨鏈下水發出格格之聲。彩色訊號彈飛上天空,艦炮猛烈射擊。德軍想不到英軍從防線後方發起兩棲作戰,頓時陷入驚恐之中。為了增強抗登陸力量,全部摩托化的第90 精銳輕裝師緊急調往受威脅的海灘,所有可以動用的戰鬥機和俯衝轟炸機全部升空助戰。然而,當煙幕消失之後,海面上除了十幾條被打爛的救生筏外,並未發現英軍艦船。原來,這是英軍精心策劃的疑兵之計。各種戰鬥聲響是由播音器播放的,照明彈是自動發射器發射的,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