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邊一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轉眼又值金秋,杜向勇群裡一片鶯歌燕舞,對聯,詩詞,歌曲紛紛揚揚,只差大紅燈籠高高掛了,一派喜氣洋洋之態。為何?原來不知不覺迎來母校110週年大慶,又值母校跨江而遷,獨佔江南九壠煙景,可謂雙喜臨門啊。詩曰:
爾雅池臺留墨客,同桌夢裡續春秋。
波濤蕩洗空中月,楊柳垂涎水底樓。
九隴山煙新院燦,千年文脈巨龍偷,
薰風再度江南岸,數載淵源一夢收。
校友聯誼會會長熊長嶺老師親吟對聯一副“桃李爭妍,墨池情深”,掛於諸位老師及同學們的胸前。在群主杜向勇的組織下,大家分乘兩輛旅遊大巴從晴川閣大飯店出發,一路歡歌笑語,真樂融融,連跨二江來到江南九壠新遷來的母校-江城一中。
九龍果然是一塊風水寶地,藏沒藏龍暫且不論,卻紮紮實實地臥了九座山,恰似九條龍。九龍,因九龍山而得名。九龍山又名九隴山,位於鍾南街辦九龍社群,原318國道現江南大道橫穿而過。此山,因九峰連峙,蜿蜒如九條游龍奔江之勢,隔江觀望,活靈活現,故名九龍山。山下有一溪也叫九龍溪,據《明一統志》記載“九龍山在東湖縣西南十五里,大江之西,九峰連峙,蜿蜒如龍”。另據《東湖縣誌》記載,其間清流潺潺,村落參差,林木蔭鬱,凌晨薄暮,嵐霧撲地,莫識津涯,遇清風徐起,微煙縹緲,獨嫋晴空,碧峰洗掃如黛,春華疏密,秋色丹黃,風景如畫。
此段敘述極盡對九龍山風景優美的讚頌之詞,並欣賞不已。九龍山連綿起伏,九龍煙收之景觀,早在明代就成為江城的風景名勝區,並被列為江城古八景之一。江城一中新校區便位於九龍之脈,佔地面積324畝,建築面積8.2萬平方米。
江城一中發軔於1494年,知州陳宣為紀念晉代文學家郭璞而建的“墨池書屋”,清康熙年間,六一書院、墨池書屋合併為“墨池書院”。1905年,墨池書院”立“江漢府初級師範學堂”。1909年,師範學堂停止招生與停辦。1910年春,“師範學堂”換立“江城府官立中學堂”。爾後,歷經十五次更名,歷盡百年風雨,一路走來,而今迎來110華誕。
重返校園的師生說不盡的思念,道不盡的懷念。開心啊,無論多大年齡,只要一邁進母校,便三五成群,嘰嘰喳喳,精神抖擻,青春煥發,這比吃任何靈丹妙藥都靈。所以說,欲長生不老,則常回母校。
一陣新奇後便進入活動主題之植樹,拍照。各班分別種下一棵銀杏樹。各大名角紛紛登場,擺著各種姿勢,留下一張張美好的回憶。
這群人來自海內外,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大伽,今日一聚可謂群星燦爛,滿校生輝。都是龍國難得的人才啊,以普通身份與會的余文斌心生感嘆,而如何挖掘、發揮這批人才,便是他當下要思索的問題了。在群星璀璨之中,如今的余文斌便是一輪皓月了。
話說世界盃歸來,他又有了隱退之心,功成名就後,便覺山水格外惹人喜愛。後臺領導不同意了:我們第一梯隊尚且還在崗,你怎麼就老想溜呢?又是一番勸說,乾脆又將軍事、外交等重要事體一併託付給余文斌。
沒得法,余文斌又得按下滿腹的詩情畫意和一肚子的音符,繼續當他的餘國公兼天下府尹大總管。
所以,即便是萬分眷戀母校,萬分珍惜同學情意,他也沒辦法久留的。余文斌只與大夥拍了個照便告辭而去。臨走時給杜向勇打了個招呼,要他留心一下海外同學並保持聯絡,日後有重擔交負。
校慶活動繼續火熱地進行中,師生同框,老師喊話,學生作答,彷彿真回到哪時光陰,合拍後又分班,分班後又分組,忙得天昏地暗的,還有個別班全整上一套校服,哪味就更正了,妥妥的穿越到了青春無限美的學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