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伏兔穴 (第2/2頁)
可樂小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種功效。
茯苓在古代又寫作“伏靈”,古人認為,松樹是很有靈氣的,松樹死亡後,它的靈氣就伏結於根部,如果松樹根上有茯苓,那麼松樹上一定會有菟絲子。老話說,千年古松,下有茯苓,上有菟絲。
菟絲子,它是一種寄生植物,既沒有根又沒有葉子,彼此交織纏繞, 依靠其他植物蔓延生長。它最喜歡在豆地裡生長,因此又被叫作“豆寄生”。
菟絲子補腎是非常好的,它是一味平補陰陽的藥物,補而不峻,溫而不燥。
菟絲子以種子入藥,諸子皆降,降到哪裡去呢?降到腎中去。而且你看各類種子在冬天成熟的時候會把自己封藏起來,等到來年春天卯足了勁兒生根發芽。所以,菟絲子它能走到腎中去,添油點燈一樣幫你把腎中精髓補足,並且牢牢地封藏起來。
菟絲子入肝脾腎經,不僅能補腎,還能健脾,養肝。像脾腎不足導致的怕冷,便溏,眼瞼浮腫,黑眼圈加重,腿腳軟弱無力,小便清長,以及肝腎不足導致的目暗不明等。
所以伏兔穴暗藏茯苓和菟絲子的功效,所以對於脾腎不足引起的下肢痿痺,腰痛,膝冷,水腫,有著一定的治療效果。
總之,伏兔穴的穴名釋義不僅形象地描述了其位置特點,更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其治療病症的作用機制也在穴名中得到了巧妙的暗示,為中醫臨床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重要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