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有上百之數。
雍正十年,洋人在貿易鎮上,相當自由。大班們出入可以坐轎子,派頭倒有點像中國的官老爺。學術界向來認為洋人不許在廣州坐轎,而雍正十年的情況,完全不同。坎貝爾記載:「這樣,我們的轎子等在門口,我和其他的大班們一起去見海部。」官府雖然把洋人稱為「夷」,比如「遠夷」、「夷館」等,這裡的「夷」字,倒也沒有歧視的意思。洋人大班去見官居二品的海關監督關部正堂兼監察御使,坐著轎子去不說,按例賜座奉茶。這在官場上,基本上是品級相當的官員才有的待遇。甚至洋人大班覲見結束,關部衙門鳴鑼相送。這種排場,可謂禮遇有加。
洋人住在廣州城外,一應事務,均由大班們自決,官府基本不加幹預。只要不進城,既可以到處閒逛,也允許登高望遠,抒發情懷。一直到乾隆雍正十年,洋人進城也不算一件難事,辦法有兩種,一種是洋人自己出面,向海關監督衙門申請一個批文,寫明幾個洋人要進城;二是廣州城內有人發出邀請信,即可獲得批准,進廣州城內訪客,這就好比是眼下的外國簽證,通常分成旅遊簽證和訪友簽證兩種。
外洋船的夷館,在洋貨行裡面,卻又有朝街的獨立門戶。貿易鎮上的管理,想來也是很規範的,因為晚上閉門和早上開門都有一定的時辰;藍旗國的大班規定,從船上調派軍官和水手十二名,前來守衛夷館,定期輪換。這樣船上所有的人都可以領略廣州的風情。如此一來,這夷館也儼然很有規模:大門口有洋人把守,裡面有夷館買辦派來的廚子、傭人甚至轎夫,大班們出入期間,自然也很有威勢,這在普通的中國人眼中,根本就是所謂大人的派頭。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