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博弈 (第2/4頁)
奪鹿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朕的八旗才抓了多少魚皮韃子,你在陝西殺了多少明軍?反過來倒罵朕鄰居相殘了。
人林丹大汗跑到青海與你結盟共抗瓦剌,抗來抗去人家林丹汗沒了,你那汗號、娘娘、好幾萬蒙古娘們兒,是好道來的嗎?
如此大奸大惡之徒,哪裡來的臉面這樣說朕?
然後互罵,瘋狂揭短。
在來往通訊的過程中,兩軍主力都隔著興安嶺按兵不動,只有山間隘口前哨為奪取情報爆發了一些小規模遭遇戰。
直到倆人都罵的沒詞兒了,也把周圍地形、敵軍兵力部署摸得差不多,兩支軍隊在同一天心照不宣地動了起來。
先是黃臺吉的軍隊調離興安嶺山口,在西拉木倫河畔佈陣設伏。
同一時刻,劉承宗也傳令諸部,以兩路包抄的形勢壓過興安嶺。
他知道這是分外明顯的誘餌,但就算是餌也要吃。
因為他不想跟後金八旗在山地進行漫長戰役,他的軍隊預製兵糧不少,但兵糧總量不大,禁不住漫長戰役的消耗。
所以寄望於將戰場壓向科爾沁草原,只要過了興安嶺,他的軍隊就能騰出手來掠奪附從金國的部落,想打哪裡便打哪裡。
不僅能解決兵糧問題,也能將戰場的主動權奪過來。
但後金八旗顯然不會讓他如願。
極短的時間裡,八旗撤了西拉木倫河畔的軍陣,諸部在山裡卷甲疾行,一日間竄了八十到一百二十里,合力攻向北邊山路配合包抄的元帥軍偏師。
劉承宗得知八旗撤陣的消時,尚攜本部與第一旅卡在興安嶺的山口,連忙以精騎開路,一路向東疾奔,生怕北路有失。
因為北路偏師,是由王承恩、賀虎臣等漠南軍,以及元帥軍幾個不成旅的散營組成,在排程配合上本來就不如主力。
那邊也沒想著配合,山路難走,要加緊行進速度,就必須分散行進,否則前軍出了興安嶺,後陣還堵在克什克騰,肯定要捱揍。
與其將他們重新整編出兩個旅,倒不如以營分進,即使遇事,編制小跑得快。
但劉承宗忘了,元帥軍這幫人,只有他擅長逃跑。
等他率主力走出興安嶺,以額璘臣、薩囊臺吉率蒙古騎兵向北遮蔽戰場、探查情況時,得到的訊息是那邊打起來了,打得很兇。
北路的行軍陣勢,是王承恩在前,賀虎臣押後,中間是丁國棟、馮瓤等人。
結果走著走著,丁國棟的人到了前面,遭遇後金軍騎兵衝擊,直接將軍陣衝成兩截。
隨後漫山遍野的八旗軍向軍陣衝來,王承恩部也緊跟著加入戰場,混戰中連王承恩本人都被大箭射傷,賀虎臣部馬隊隨後也加入戰鬥,一時間戰場上打得難解難分。
直到馮瓤的車營展開,將正在包抄的八旗蒙古馬隊打散,槍炮齊發遮蔽戰場,這才讓王承恩、賀虎臣與丁國棟部從容撤入陣中。
觀察戰場的黃臺吉快悔死了。
雖然戰場的形勢,迅速包抄的戰術,都跟他預想中差不多,八旗將士也打得很賣力,一上來就以雷霆之勢沖垮了元帥軍一個營,並給王承恩的馬隊造成很大傷害。
可他唯獨沒想到劉承宗有車營,並且將車營放在了偏師裡。
車營不可怕,甚至很多時候,車營是很難派上大用場的編制。
但是眼下這種情況,一個像龜殼一般的車營展開,就足以令八旗束手無策。
因為想啃下車營容易,只需要兵力和時間,他們在外頭築一道牆,圍住就能等待敵軍自行崩潰。
偏偏,黃臺吉很清楚自己沒有時間。
最關鍵的是,炮。
他的兵馬跑得快,炮還在後頭呢。
不,準確的說,他已經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