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第1/2頁)
林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順治親政前,多爾袞實行五大弊政,加深了民族矛盾。順治帝親政後對五大弊政進行了限制,緩和了民族矛盾。西方傳教士繪《湯若望與順治帝》八年,他下令停止圈佔涿、良鄉等13州土地,十四年放寬隱匿逃人律。
順治帝加強皇權。過去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握有鑲黃、正黃兩旗,多爾袞死後,順治帝把屬於他的正白旗奪了過來,於是獨有三旗,加強了自己的力量。
順治帝吸取歷代尤其是明朝宦官當政對於皇權嚴重幹擾的沉重教訓,把太監人限制在千餘人,比明宮太監的十萬(又一說數萬)減少了許多許多。此外他還於順治十年(1653)嚴申,不允許內監干政,規定內監官銜不能高過四品。順治十二年,他讓人在宮中豎立不許內監干政的鐵牌,十五年下令懲治了賄結內監吳良輔的陳之遴等人。然而,順治受了內監吳良輔的騙,搞十三衙門。康熙即位後才處死吳良輔,把十三衙門撤銷。
物質生產是社會存在的必要條件,也是任何政權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順治帝重視農業生產,親政後在生產方面主要抓了墾荒。清初由於戰亂,土地荒蕪,百姓流亡現象嚴重。順治帝聽從范文程的建議,鼓勵墾荒。規定:一、墾出的土地給予印信執照,即是誰開荒,誰受益。二、種植荒地可以免稅三年。三、以官職作為墾荒的動力。順治十三年規定:&ldo;凡貢生監生民人墾地三十頃以上至六十頃以上者,奉送吏兵二部,試其文藝通否,予以知縣、縣丞、守備、百總等官&rdo;,&ldo;州同、州判、縣丞及舉貢監生有力招民者,授以署員職銜,俟開墾起科,實授本處知縣。&rdo;十四年又下達《督墾荒地勸懲條例》,把地方官的官秩與墾荒面積聯絡起來。經過幾年的努力,全國土地和人口數量都有了增長。
順治皇帝繪《墨筆山水》由於清初戰亂,戶口、土地冊籍蕩然無存,徵糧無據,弊端百出。為了規範賦稅,順治帝於十四年命右侍郎王宏祚編成《賦役全書》。此書的頒布是賦稅徵集規範化,並使全國賦稅降到明萬曆年的水準。
順治帝為清除多爾袞的弊政做了一些努力,但是很不夠。譬如防止奴僕逃走的逃人法,在順治親政後沒有廢除,只作了一些修訂,而對窩主處罰越來越嚴。順治三年規定隱匿逃人的正法,六年改為免死或流徙,九年改為其人與家產給予逃人之主,十年再回到正法的老規矩。
順治為人剛愎自用,言行不一。十年正月,順治帝諭內三院說:&ldo;朕躬如有過失,諸臣須直諫無隱,即有未合,不妨再三開陳,庶得省改,力行正直,希臻治平。進言切當者,必加旌獎;言之過贛者亦不譴責。&rdo;兩年後的十二年正月給事中李裀就逃人立法過重一事,向順治帝數了七個方面的問題。順治讓大臣討論,結果李裀被流徙到今遼寧開原附近的尚陽堡。
十七年寵妃董鄂死了,順治帝痛心不已。他為情感左右,幾乎走到不顧一切的地步。清孝陵他令13名太監和女官殉葬,令詞臣撰寫祭文外還自撰《孝獻皇后行狀》。他還想到北京天台寺出家為僧。經多方勸阻才作罷。
順治帝信佛,取法名&ldo;行痴&rdo;,尊高僧通琇,道忞為師,自稱弟子,號痴道人。國事繁忙不顧,卻去忙佛事!
順治帝善畫。他用手指畫水中水牛,神態生動。曾將一幅水牛圖和一幅風竹畫送給宋犖(1634-1713)。他還會畫山水。康熙帝於康熙六年上元夜在禮部尚書王寵簡青箱堂看見過順治畫的林巒間水石明晦之狀,認為頗得宋元人繪畫訣竅。
順治帝死於十八年二月五日,終年24歲。葬河北遵化孝陵,廟號世祖,累諡:&ldo;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rdo;。
清聖祖康熙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