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3頁)
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紅燒肉。一個國家的元首,成立了一個偉大的新型國家十年後,連最喜歡吃的一碗紅燒肉都要放棄,在讚美偉人意志力的同時,也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這是一個沒有什麼收穫的秋天。
華山監獄的檔案科,檔案管理員正在翻閱新到犯人王名泉的檔案。
王名泉,男,一九二八年二月八日出生。祖籍河南懷慶縣。
履歷:
一九四二年,十六歲的王名泉因家鄉蝗蟲災害逃荒要飯到西安,以拉黃包車為生。
十九歲被胡宗南部徵為壯丁,當兵後曾任某團部通訊員,後來在延安當了國民黨軍隊的逃兵。
捕前是西安市民。犯罪原因:偷盜罪。
說是偷盜罪,如果用現在人的同情心去理解,還不如說是飢餓罪,因為王名泉偷盜的是賴以餬口的大米。
一袋大米,竟然改變了一個人一生的命運,難道這是天意?
王名泉把政府發的糧票丟失後,不能到糧店購糧,三天沒有吃飯的他,實在忍受不了飢餓的折磨,就在一天夜裡,撬開了一家國營糧店的門。
看著一摞一摞高高堆起的大米,身體因飢餓而空虛的他,勉強背了一袋。
他回去後,來不及把米洗一洗,就開始做飯。半熟的米香從鍋裡散發出來,又向整個屋子整個院落飄散開來。大米還處於半膨脹狀態,他就亟不可待地先盛了半碗。
嘴貪婪著,胃囊也貪婪著,人在飢餓面前失去了可貴的尊嚴。
正吃得起勁兒,聽到了敲門聲,他心裡猛地一驚,做賊心虛的他怕是東窗事發,渾身冒出一股冷汗。轉而又想,這兒離糧店有三里多路,還是深夜兩點,即使被發現,也不會馬上追蹤來。況且,自己根本沒有留下任何蛛絲馬跡。
幸好,從門縫裡傳來的熟悉聲音使他懸著的心落了下來,站在門外的是住在上房的車友李鬥。
李鬥也是孤身一人,比他大兩歲,昔日拉黃包車就在一塊,可以說是難兄難弟。這幾天也是忍飢挨餓,這不,象貓聞到了魚腥味兒一樣,循著米香而來。
王名泉開啟了門,無聲地把他讓到了屋裡。李鬥探著腦袋,兩眼發出綠色的光,來不及坐下,就直接把手伸到了王名泉的碗裡。米很香,李都的手也很髒。
一鍋夾生的米飯,被兩個人狼吞虎嚥地吃完了。李鬥吃完後把碗舔了舔,也沒有問起米的來源,什麼話也沒說就走了。
在饑荒的年月,糧食比黃金金貴。
關於飢餓、黃金和糧食,曾經流轉著這樣一個具有哲學意義的傳說。
有地方發了大水,一個窮人和一個富人同在一棵樹上避難。富人懷裡揣著幾根金條,窮人懷裡揣的是幾個饅頭。兩天過去了,大水依然沒有退去。窮人坐在樹杈上,每天只吃一個饅頭,渴了就喝幾口下面的水,勉強度日,在無奈中等待洪水的退去。
富人餓得頭昏眼花,一開始還不好意思向窮人張口。窮人吃饃的時候,他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實在忍受不住了,就以近乎哀求的口氣和窮人商量,要拿金條和窮人的饅頭交換。富人一開始還吝嗇他的金條,用一根金條換一個饅頭,窮人不同意,富人就增至兩條換一個。最後豁出去了,想拿所有金條換窮人的一個饅頭,誰知窮人還是不願意。最後,富人還沒有等水退去就從樹上載了下來,窮人則安然無恙。
糧食是寶中之寶,全國都在鬧饑荒,死人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很多人都在擔心頭天睡下,不知道能不能第二天再次穿上鞋子。
王名泉年齡不大,至今也不過是二十八歲。由於經受了太多的磨難,他從不迷信,成為一個不自覺的唯物論者。
他認為,凡事都要靠自己,至於鬼神,都是自欺欺人的把戲。但這一次,他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