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頁 (第1/2頁)
方便麵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長夏勾唇,她娘子說到底還是心軟。
……
翌日,趙長夏早早地去衙署簽到,然後帶著籍田丞去了籍田所在之處。
籍田在南郊,因為每年官家在去完太廟後,都是在南郊進行祭天儀式的,籍田自然也在這一帶。
千畝上等田並不全在一處,所以這些負責耕種的農人、奴婢也不在一個地方,趙長夏便巡視一遍這些田,然後將她制定的新計劃告訴眾人:
「首先十個甲頭,我要你們各分管百畝農田,你們的工作管理和種植果蔬穀物之外,還得根據不同的時節、輪作的要求等及時種植合適的作物。有問題要及時上報,若是因疏忽或上報不及時,出了不可挽回的問題,便會追究誰的責任!
「其次,我要你們學會記錄田間作物的情況,何時澆灌、何時施肥、何時開花結果……不識字也沒關係,在每塊田邊上豎一根竹竿,澆灌了便在上面掛個木牌,施肥了便掛個竹牌,開花了綁綢帶……
「還有,我會挑幾畝田作為示範田,由我親自打理。
「最後,我每個季度都會考核一次,考核不過關的,該如何處理便如何處理。」
安排完管理計劃之後,就是種植計劃了。
籍田並不作為官方的糧食生產基地生產糧食,它的產出主要用於祭祀,作物的種類並不多。——之所以不作為宮廷的食材基地,是因為糧食的產量太低了,這些產出根本養不起整個宮廷。
不過太子在給趙長夏謀此職位時,便是相信「他」能提高產量,之後籍田的產出或許也會供應給宮裡,所以趙長夏要考慮作物的多樣性。
小麥在去年九月份的時候已經種下,要到五月才能收割,所以趙長夏並沒有動種了小麥的那三百餘畝田。
剩下的六七百畝地,她先分出了兩百畝種穀子的田地,又分了一百畝種糜子的田,再種些小豆。五穀就種這些,其餘地種蔬菜、西瓜。
br/趙長夏假借去看種子之名,從系統買了一些常規品種的穀子與糜子。穀子每畝所需種子約一兩斤,糜子則要兩三斤一畝,趙長夏買了六百斤的種子。
流動農貿市場的常規種子1公斤需要3成就點。繼趙長夏花了1000成就點租借實驗田之後,她在買種子上又花了近千成就點。
她有種把種田發展成了搞投資的感覺:這田還沒開始種,她就先投了兩千成就點進去……
——
趙長夏頒布計劃安排後,確實有一部分人不配合,以為他們偷懶不幹活,趙長夏也發現不了。
在他們這般消極怠工的情況下,因有一些田無人除草和施肥,所以生長比別的田裡的作物要差。趙長夏巡視的時候,直接指了出來,那甲頭還辯解:「這都是因為蟲害,很正常的。」
趙長夏也不跟他廢話,直接「開除」了他,反正他連胥吏都不算,而且歸她管,她要用人還是開除人,都不必跟太常寺報告。
那甲頭沒想到她竟然真敢在剛上任,還未完全收攏人心的階段對他們出手「殺雞儆猴」,震驚之餘又十分憤怒,跟別的甲頭說:「看著吧,一個南方人,不可能會種出穀子,到時候她丟臉丟大發不說,官家那兒也不好交代!」
其餘甲頭都被趙長夏震懾住了,為此只能面上附和一下他,私心裡卻不敢再搞什麼小動作。
沒兩日,趙長夏便去司農寺討了鄭陽過來,他不過是供奉官臨時安插進司農寺的胥吏,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因此趙長夏要人,司農寺那邊也爽快地放了人。
鄭陽脫離了胥吏的身份,又恢復了農人身份,而且回到了趙長夏的手底下幹活,他輕鬆自在多了。
「在司農寺,日日都得看那些官人的臉色,我不會說官話,鬧出了不少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