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第1/2頁)
方便麵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曲鎮鬆了口氣,覺得曲清江也是認可了這個結果。——雖然他認為更有可能是曲清江清楚不管自己認不認可這個結果都無法改變,只好接受現實。
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曲清江跟趙長夏確實沒有什麼動作,依舊是一個在家研究刺繡,另一個則天天到田裡幹活。
漸漸地,盯著曲家的眼睛少了,村民們茶餘飯後的話題也不再圍繞著她們展開。
轉眼便到了六月,里正跟鄉書手帶著夏稅要徵收的稅目的單子挨家挨戶地派發,所到之處,皆是一片愁雲慘澹。
沒有人家願意繳納賦稅,更何況今年的夏稅名目又比往年多了一樣:往年要交田稅、絹、綿、布以及腳錢,今年因為去年打仗,而邊境的戰事又有些反覆,為了補充軍餉,所以多了「茶」這一項稅。
其中田稅是良田一畝交四文四分,薄田交三文三分,乍看之下很少,實際上大頭是其餘的雜稅。
就拿絹來說,一畝田要交絹四尺,而一匹絹則長四十尺,也就是說要交十分之一,絹價一匹一貫左右,折變後是一畝田要多交一百文左右。
這還沒包括其餘的綿、布、茶等,以及一兩百文的「腳錢」。
一畝良田的糧食產量基本在三石左右,中田和薄田只會更少,而一石米的價格在三百文左右,豐年會壓低一些,所以基本上賦稅佔了收成的兩三成。
曲清江也拿到了這份單子。曲家的田如今只剩三十畝,其中十畝是在趙長夏的名下,但她是曲家的上門女婿,故而這個賦稅也算在了曲家頭上。
比起以往所交的賦稅,如今要交的稅少了許多,但這是曲家的田地資產變少的緣故,而並非官府大發善心給她們減免賦稅。
曲清江清點了自己的嫁妝以及曲家剩餘的積蓄,準備先拿出一部分來交納夏稅。
趙長夏見狀,問她:「娘子對今年的收成沒信心?」
曲清江道:「這倒不是,只是每到豐收的時節,糧商都會過來收糧,因為家家戶戶都要交稅,大家手裡沒有錢就肯定會只留家裡人半年的口糧以及谷種,而把剩下的糧食賣了。糧食太多,糧商便會壓低收購的價格,因此秋收後將糧食賣出去是一種迫不得已的做法。
「我想著家中還有點錢,便先交了稅,囤積糧食。等到冬天與開春糧價上漲的時候再將這些穀子賣出去,如此就能多掙點錢了。」
趙長夏:「……」
沒想到她娘子還懂經濟學,這要是在後世,必能成為奸商,啊不是,經濟學人才吧!
趙長夏記得她在政治這門課程上學過市場經濟、供求關係之類的內容,可惜她那時候的成績有些慘不忍睹,於是就成了九年義務教育的漏網之魚……
【實習生趙長夏可以放心,本系統致力於培養優秀的農學人才,雖然無法令你成為經濟學人才,但等你畢業,你就可躋身農民,不,農學人才行列,成為農學領域的入門菜鳥!】
趙長夏:「……」
系統你好像暴露了什麼。所以這個優培專案對於實習生的進階終點就是樸實的農民麼?
難怪新春的面板是農民套裝。
【……】
趙長夏對系統說:「只要能透過勞動付出得到該有的回報,我也不管會成為農學人才還是農民。所以你要頒布希麼任務嗎?」
系統有種忽然宕機的感覺,若能具現化,大概是想吐血又吐不出來的一言難盡的心情。
實習生趙長夏逐漸掌握了主動權,它的存在感也降低了許多呢!
不過對方積極勞動,向農學人才那個方向邁進,證明它的培養方向是正確的,為此它還挺自豪。
【透過一百多天的辛勤栽培,生機勃勃的土地上終於長出了沉甸甸的果實,而你也體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