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頁 (第1/2頁)
嶽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與胡適遺囑命運相似的是,1949年,江澤涵由瑞士蘇黎世國立高工數學研究所歸國,順便取道臺灣拜訪了臺大校長傅斯年,傅特地叮囑道:&ldo;我在北京有些書沒運出來,你回去告訴鄧廣銘,這些書全部送給他了。&rdo;據鄧廣銘回憶說:&ldo;江先生回國後,不敢說曾去過臺灣,當然也不敢說這件事。後來他私下告訴了我,我說:&l;我怎麼敢要他的書呢?他的書只能由科學院沒收或如何處理。&r;&rdo;[28]
傅斯年的藏書究竟如何處理,下落何處,似乎沒有一個人說得清楚,唯能說得清楚的是胡適與傅斯年這兩枚&ldo;過河卒子&rdo;,真可謂是一對可愛的書生,到了身不由己地飄零孤島之時,還認為故國神州&ldo;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rdo;。還天真地以為自己的那一堆書信檔案,仍屬於私有財產,並受到國際公法和中國法律的保護,理應安然無羔地一直躺在北平的老屋裡,書的主人雖流落天之崖、海之角,仍具有處理這批藏品的權利。豈不知江山易主,大地改色,哪裡還有私有財產與什麼國際公法、人間道義的保護?真可謂書生意氣,糊塗得可以了。胡、傅兩位飽學之士可能至死都不會明白,他們那一堆書信、檔案、書籍,在佔領者一方看來理應成為任意處置的囊中之物,而這些個人私產除了為打擊自己以及親朋好友、弟子門生的炮彈外,其他所謂權利與公法在新生的政權之下自是化為烏有,最多給後世史家平添一聲嘆息而已。這一現實正應了奧斯瓦爾德&iddot;斯賓格勒(oswaldspenglar)所言:&ldo;我們只允許在勝利與毀滅之間進行選擇,而不允許在戰爭與和平之間選擇,勝利的犧牲品是屬於勝利的。&rdo;[29]
南渡北歸:離別(第四章勝利的犧牲品)胡適出任院長(1)
胡思杜自殺44天後的1957年11月4日,經臺灣當局&ldo;中央研究院&rdo;選舉,由蔣介石任命胡適為&ldo;中央研究院&rdo;院長。大陸批胡運動與臺灣政治集團的內部傾軋,陰差陽錯地使漸入老境的胡適又得到了一次出頭的機會。
1958年4月2日,68歲的胡適告別夫人江冬秀離開紐約辦理私務,8日乘機獨自一人飛抵臺北,時已定居臺北的胡祖望夫婦、孫子胡復,連同臺灣當局要員等500多人到松山機場迎接,場面頗為壯觀。
4月10日上午9時,裝扮一新的胡適來到南港史語所考古館出席&ldo;中央研究院&rdo;院長就職典禮並發表演說。胡稱自己幾十年來與&ldo;中央研究院&rdo;一直保持親切關係,因為不僅自己是&ldo;中央研究院&rdo;歷史語言研究所的通訊研究員,也因為&ldo;中央研究院&rdo;是許多老朋友心血的結晶,自己對它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云云。就職典禮結束後,旋即召開研究院第三次院士會議,以壯聲勢。為顯示對學術界的尊重並給胡適裝點面子,蔣介石攜&ldo;副總統&rdo;陳誠、張群等一干大員專程趕到南港,親自出席院士會議並致辭。蔣介石認為,既然&ldo;中央研究院&rdo;為學術之最高機構,當責無旁貸地擔負起復興民族文化的大任,認為&ldo;目前大家共同努力的唯一工作目標,為早日完成&l;反共抗俄&r;使命,如果此一工作不能完成,則吾人一切努力均將落空,因此希望今後學術研究,亦能配合此一工作來求其發展&rdo;。[30]蔣氏在講到胡適&ldo;最令人敬佩者即為其個人之高尚品德&rdo;後,話鋒一轉,再度將學術研究與政治聯絡起來,謂:
今日大陸上&ldo;共匪&rdo;以仇恨與暴力,為其一切倒行逆施之出發點,其目的在消滅我國家之傳統歷史與文化,而其重點則為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