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第1/2頁)
嶽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因為有了如此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情感交結,梁啟超接到聘書之後立即萌動了應聘之心。當然,除了梁氏與清華在感情上的瓜葛,還有另外一個插曲。這便是,出於對國學的摯愛和對國學發揚光大的目的,此時梁啟超正準備在天津籌辦一個專門用來培養國學人才的&ldo;文化學院&rdo;,正在他苦其宏願而總不得實現之際,清華國學研究院鳴鑼開張且適時來聘,於是便有了梁啟超放棄舊構,欣然前往的抉擇。
王、梁二位大師應聘後,按當初胡適的提議,清華方面欲聘另一位名蓋當世,為天下士子服膺的大師、外號&ldo;章瘋子&rdo;的章太炎前來聚會,但自視甚高,目空天下士,且素與梁啟超不睦的章氏,不願與王、梁二人共事。因為章氏在日本時,常和梁啟超為&ldo;革新改良&rdo;還是&ldo;革命共和&rdo;等社會政治問題打過筆墨官司;另外,章太炎公開反對世間有甲骨文之說,他認為無論是社會上流傳的還是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都是奸商們鼓搗的假冒偽劣產品,信它就是替騙子張目的妄人,而王國維恰是以研究甲骨文並從中發現了殷商先公先王名號而聞名於世的。鑑於這眾多的瓜葛,章瘋子得此禮聘,&ldo;瘋&rdo;勁頓起,拒聘不就,當場把聘書摔到地上並踩了幾腳,表示決絕之態度。自此,章太炎失去了在清華園一試身手的機會,清華園失去了一位儒林宗師。[38]
國學研究院既開,僅王、梁二位導師顯然不足以應付各科學業,於是,清華教務長張彭春積極薦舉與他同期留美,時年34歲,才華超群,號稱&ldo;漢語言學之父&rdo;的哈佛博士趙元任前來任教。曹校長聞知,欣然同意,立即發電聘請。身為國學研究院主任的吳宓,一看張彭春薦了自己的同學,也不失時機地向校長曹雲祥強力推薦自己在哈佛讀書時的同學、時正在德國柏林大學研究院攻讀的史學奇才、37歲的陳寅恪前來清華擔當導師之職。經過吳宓的力薦與梁啟超、王國維共同用力,曹校長在反覆權衡之後,終於同意,並由吳宓電請陳寅恪歸國就聘。‐‐這就是當年令天下學界為之震動,被後世廣為流傳並影響深遠的清華國學研究院&ldo;四大導師&rdo;。
清華校方為聘請&ldo;四大導師&rdo;任教,可謂不遺餘力,其中一個被後世廣為稱道的鮮明特點是,重視真才實學,不慕虛名,不輕信文憑。在&ldo;四大&rdo;之中,只有趙元任一人懷揣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證書,而王、梁、陳等三位,均無博士、碩士頭銜,較為年輕的陳寅恪連個學士學位也未拿到。梁啟超的&ldo;文學博士&rdo;稱號,則是他到清華國研究學院任教之後由美國耶魯大學贈予的。儘管頭上沒有金光閃閃的博士帽子,但三位卻學貫中西,堪稱當之無愧的學術大師。陳寅恪放洋十幾載,於哈佛、柏林等美國、歐洲名校轉過一遍,終未能揣一張博士文憑回來,完全是為求知而讀書。[39]當年在哈佛大學讀書的中國學子,陳寅恪、吳宓、湯用彤等三人被譽為&ldo;哈佛三傑&rdo;,[40]風頭強健,為同輩所矚目。而陳寅恪更是人中之龍,其學問之廣博精深,已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奇境,為學術界推崇備至。至於清華園內新來的&ldo;四大教授&rdo;或&ldo;四大導師&rdo;稱號最先由誰呼起,研究者已難考證,據趙元任夫人楊步偉回憶:&ldo;&l;四大教授&r;這個稱呼,不是我們自謅的,這實在是張仲述找元任時信上如此說,第一次見面也是如此說。而校長曹雲祥開會時也是如此稱呼的。……其實正式名稱是&l;四位導師&r;&rdo;[41]
緊隨這&ldo;四大&rdo;之後進入國學院的另一位導師,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