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此指令,宋哲元不屑一顧,來了個反其道而行之。竟下令自14日起北寧鐵路正常執行,取消北平戒嚴,嚴禁二十九軍與日軍摩擦,並釋放雙方交戰中被俘的數十名日軍官兵。
7月15日,宋哲元針對海內外愛國志士紛紛匯寄到北平的錢款財物,通電全國,謝絕國人&ldo;捐款募軍之舉&rdo;,以免讓日本人找到藉口,妨礙&ldo;和平&rdo;大計。當天,蔣介石在日記中有:&ldo;……接明軒電,有放棄天津之意,嚴令禁止。豈其已允倭寇退出天津乎?可疑之至。&rdo;
7月16日,鑑於外交路線直接談判無效,南京政府邀請英國駐華大使出面進行&ldo;調停&rdo;,但為日方所拒絕,中日關係向惡化的方向急劇發展。此時日本國內的情形是:7月11日,日首相近衛文麿覲見日皇,就中日戰爭形勢舉行了緊急會議,根據會議制定的方案,於16日派遣10萬陸軍向中國進發。17日,東京五相緊急會議決定,立即動員增派40萬日軍赴華助戰。日方決心已定,中國方面即是不惜以重大犧牲為條件,來換取所謂&ldo;盧案&rdo;和平解決,亦無半點可能了。日本軍隊本著&ldo;軍刀既已拔出,焉能不見血而入鞘&rdo;[12]的既定方針,加緊調集大軍向平津地區急速推進,全面戰爭氣氛在華北進一步擴大蔓延開來。
日本的強硬姿態再度給蔣介石和中國軍民以極大刺激。7月16日,蔣介石邀集全國各界人士158人在廬山舉行談話會,討論必要的&ldo;應戰宣言&rdo;。該《宣言》堅決地聲稱:&ldo;如果戰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rdo;
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了抗戰史上最為激動人心的演講,極其乾脆地提出瞭解決盧溝橋事變4項條件,同時以慷慨悲壯的語調提醒全國軍民:&ldo;盧溝橋事件能否擴大為中日戰爭,全系日本政府的態度,和平希望續絕之關鍵,全系日本軍隊之行動。&rdo;積貧積弱的中華民族己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而一旦被逼到&ldo;最後關頭,只有抗戰到底。我們希望和平,但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我們知道全國應戰以後之局勢,就只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倖存免之理。……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時候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求我們最後的勝利&rdo;。[13]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