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全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曼帝國的衰落與近代歐洲的崛起兩者之間具有內在的邏輯聯絡。自新航路開闢以來,特別是自工業革命開始,基督教歐洲諸國的現代化程序逐漸啟動。相比之下,奧斯曼帝國恪守傳統秩序,墨守成規,長期處於相對停滯的狀態。由此形成的歷史落差,改變著基督教歐洲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力量對比。奧斯曼帝國面臨近代歐洲崛起的巨大壓力,來自基督教世界的戰爭威脅促使伊斯坦堡的蘇丹開始推行自上而下的新政舉措,所謂的西化程序由此拉開帷幕。
法國是奧斯曼帝國的傳統盟友。早在18世紀初的鬱金香時代(the tulip era),法國文化和時尚已經令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心馳神往。1789年,正值法國大革命爆發之際,塞裡姆三世(seli iii,1789‐1807年在位)繼任奧斯曼帝國蘇丹。塞裡姆三世即位之前,曾經與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保持書信往來,仰慕路易十六的君主專制,將路易十六視作模範君主。塞裡姆三世即位後,頒布詔書,實行新政,名為尼扎姆&iddot;賈迪德,旨在擴大蘇丹的權力,強化中央集權的政治秩序,克服地方勢力的離心傾向,重建奧斯曼帝國的強盛與輝煌。塞裡姆三世的新政舉措,主要是仿照法國模式組建新軍,裁減稱作耶尼切裡的近衛軍團以及稱作西帕希的封邑制騎兵,而組建新軍的直接原因,是奧斯曼帝國與俄國之間的戰爭需要。
塞裡姆三世
塞裡姆三世推行新政舉措之前,奧斯曼帝國的近衛軍團約15萬人,其中5萬人駐紮在首都伊斯坦堡。1792年,塞裡姆三世首先組建員額600人的新軍,身穿歐式軍服,採用西方戰術,聘請法國軍官主持訓練。此後,新軍的規模不斷擴大,1797年為2 500人,1801年增至9 000人。1807年,新軍人數達到3萬人。新軍的兵源,主要是來自安納託利亞的土耳其青年。塞裡姆三世組建的新軍實行薪俸制,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分別駐紮於伊斯坦堡和安納託利亞。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