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全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世紀末伊斯坦堡加拉塔大橋景色
1800年前後,奧斯曼帝國約15的人口生活在1萬人以上的城市。另據相關資料的統計,1800年前後,安納託利亞的主要城市伊斯坦堡約有人口75萬,伊茲密爾約有人口10萬,布林薩約有人口5萬,安卡拉、埃爾祖魯姆和科尼亞也有相當數量的城市人口;埃及10的人口生活在開羅、艾斯尤特、馬哈拉、坦塔、羅賽達、迪米耶塔、亞歷山大港等城市,敘利亞20的人口生活在大馬士革、阿勒頗、霍姆斯、哈馬、耶路撒冷、的黎波里等城市,伊拉克15的人口生活在巴格達、摩蘇爾、希拉、巴斯拉等城市。一些研究者甚至認為,1800年前後中東的城市人口比例高於同時期的基督教歐洲。
伊斯坦堡街頭小吃攤
清真寺和市場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伊斯坦堡的大市場位於聖索菲亞教堂的附近,店鋪超過千家,構成伊斯坦堡的主要商業區。1463‐1470年,穆罕默德二世在伊斯坦堡建造新的大清真寺,周圍環繞著8所宗教學校,學生總數超過600人,2處客棧每天接待旅客160人,附近的大市場有店鋪320家。17世紀中葉,伊斯坦堡有清真寺150座,宗教學校130所,客棧100處。
官府將城市劃分為各個特定的生活區域,派出官員進行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官員是稱作卡迪的穆斯林法官,負責向米勒特和行會頒布法令並確保執行。稱作伊赫提薩卜的市場稽查制度是伊斯蘭世界的傳統制度,旨在保障公平的交易,被納入沙裡亞的框架之中。市場稽查員稱作穆赫臺綏卜,作為穆斯林法官卡迪的下屬和伊赫提薩卜的執行者,履行管理市場的職責,監督產品的質量和交易的過程,規定交易價格和交易內容,徵納交易稅。每個城市按照宗教或職業劃分為若干社群,每個社群圍繞自己的宗教建築或市場,社群之間相互獨立。耶尼切裡在和平時期充當城市警察的角色,負責城市的治安管理。
奧斯曼帝國城市主要的手工業部門包括食品加工業、紡織業、建築業、金屬加工業、製革業和木材加工業。城市手工業普遍採用作坊的經營方式,裝置簡陋,資金匱乏。在奧斯曼帝國的諸多城市,手工作坊通常組成行會,其內部體系與中世紀西歐城市的行會頗為相似,具有明顯的等級性、封閉性和排他性。在17世紀的伊斯坦堡,手工業的從業者共計26萬人,分別屬於1 109個行會;在同時期的開羅,手工業的從業者共計12萬人,分別屬於262個行會。&ldo;所有手工匠都有自己的行會,所有手藝人都屬於自己的團體,當然農村手工匠例外,他們獨自經營&rdo;。[6]手工業行會由從事同一行業的若干手工作坊組成,作坊內部實行嚴格的等級制,明確規定工匠、幫工與學徒的地位。學徒的期限通常為1 001天,其間由工匠負責學徒的食宿,不支付報酬。學徒在期滿之後,經考核升至幫工,繼續在作坊從業3‐5年,領取報酬,直至成為工匠和獨立開設作坊。然而,工匠開設作坊往往受到行會的嚴格限制,加之財力匱乏,困難重重。行會首領通常負責以固定的價格購置生產原料,然後分發給行會的各個作坊。行會壟斷原料供應,實行統一的原料供應價格,規定和限制原料供應的數量,監督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限制作坊的數量和從業者的人數,排斥內部競爭。在大多數情況下,行會的產品主要銷往本地市場,而市場通常處於行會的壟斷和控制之下。行會內部存在明顯的職業世襲現象,工匠與幫工、學徒之間往往具有家族色彩的宗法關係。
伊斯坦堡的理髮師
行會作為城市的民間組織,行使廣泛的公共職能。官府在向行會成員徵納捐稅的前提下,通常允許行會自行管理內部事務。安納託利亞的行會表現為明顯的自治傾向,行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