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第1/2頁)
[美]E·B·波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由於捷克斯洛伐克地處內陸,海上力量鞭長莫及,美國的幫助微乎其微,但是,面對共產黨人赤裸裸的挑釁的例項,國會還是透過了長期議而未決的《選徵兵役法》;向徵召青年人入伍以建設美國的武裝力量,使之成為舉世公認的實力的目標邁進了一步。
早在杜魯門、馬歇爾提出他們的計劃之前,美國駐蘇使館的參贊喬治&iddot;凱南就寫過一篇匿名文章,發表在1947年7月號的《外交》雜誌上,文章提出過這種援助計劃,而且還給了這些計劃一個不朽的名稱‐‐遏制。凱南寫道:&ldo;蘇聯對西方世界自由制度的壓力是可以透過靈活機敏地運用對抗力量,針對蘇聯政策中採用的策略和伎倆在不斷地調整地理和政治的角度來加以遏制的。&rdo;
在以後的30年中,遏制政策主宰了美國同共產主義世界的關係。
四、封鎖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面臨的最危險的局勢發生在1948年6月,當時,蘇聯對柏林實行封鎖,禁止透過公路、鐵路、河流輸入和輸出任何物資。封鎖的部分原因是因為戰後德國被分割成四個佔領區。蘇聯佔領了柏林的外圍地區,但是,首都的佔領方式同德國的佔領方式一樣,是由四國分管的。因此,三個西方強國法國、英國、美國控制的駐防區就象被蘇聯佔領區和蘇聯軍隊包圍的孤島一樣。蘇聯的目的顯然是要把西方三國從柏林徹底攆走。封鎖的表面藉口是西方三國佔領區的貨幣改革造成的危機。俄國人說這次貨幣改革肯定會造成東部地區貨幣的混亂。封鎖之嚴以至於在西區和柏林之間禁止所有水陸交通工具出入。
形勢給美國領導人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蘇聯正在竭力顯示力量,顯然是為了謀取在德國的霸權。如果自由國家現在退讓了,俄國人就會以為它們是出於懼怕,那麼,就會得寸進尺,挑釁的行動會進一步加劇,這是毫無疑問的,挑戰是明目張膽的。
西方國家的應戰措施是空運。不久,大量的食品、燃料和其他供應品被英美兩國的飛機晝夜不停地運送到德國原來的首都。雖然蘇聯戰鬥機偶爾對空運飛機也進行一些模擬攻擊的行動,但沒有採取任何過分的行動阻止空運。英美兩國飛行員小心翼翼地循著1945年柏林協議規定的航線飛行。美國海軍和空軍的飛機也用來運送食品、藥品和燃料。這次封鎖一直持續到1949年5月初才結束,那時,西方國家和蘇聯同意就德國問題舉行另一輪外長協商。在為期11個月的封鎖中,英、美飛機共空運了2,343,315噸援助物資。
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隨著冷戰的加劇,美國和幾個西歐國家開始認識到,它們國家的安全已經受到威脅,為了對付蘇聯的威脅,自由國家之間的軍事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 1949年,美國和另外11個國家一致同意簽訂一項公約‐‐北大西洋公約。這個公約規定所有成員國將確認,對任何一個成員國的攻擊都被認為是對所有成員國的攻擊。簽約國有比利時、加拿大、丹麥、法國、冰島、義大利、盧森堡、荷蘭、挪威、葡萄牙、英國和美國。公約生效的那一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邀請了希臘和土耳其成為其成員國,後來西德也參加了這個組織。
這個公約的威力在於第5條,這一條規定:
簽約國商定,任何對歐洲和北美一個國家或者更多國家的武裝進攻都將被視為是對全體簽約國的進攻。因此,它們一致同意,一旦發生這種武裝進攻,每一個簽約國將行使聯合國憲章第51款承認的單獨或集體的自衛權利,立即採取單獨的和與別國聯合協同的行動支援受到這種攻擊的國家。為了恢復和保持北大西洋地區的安全,包括使用武力在內的行動都被視為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