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軍對峙的中央軍部隊,用火車皮大量的往前線運送物資,大魚大肉的在前線辦食堂,同時往西北軍中發傳單,告知西北軍士兵來中央軍的陣地上吃飯不要錢。在打敗了晉軍後,中央軍的心理攻勢也達到了目的,突然發動猛攻後,西北軍士兵果然鬥志不高,很快開封又被中央軍奪了回來。
而就在此時,張學良終於下定了決心,宣佈就任蔣價石給他的中華民國海陸空軍副司令,然後東北軍大舉入關。
張學良是謹慎的,他做這些決定前,派人跟趙書禮做了詳細的解釋,同時還邀請趙書禮一同入關,表示山西河南兩省可以劃歸塞北軍,而東北軍只佔領河北。並且在宣佈就任三軍副司令前也跟趙書禮商討過,明確的表示這個頭銜可以讓給趙書禮,但趙書禮婉拒了。表示對東北軍入關沒有異議,只希望戰爭早日結束,讓人民能早點喘息。
於是就這樣,東北軍入關了,十幾萬東北軍精銳,攜帶飛機大炮裝甲車開赴河北。
歷史對東北軍入關有個評價,那就是決定了中原大戰的結局,是幫了中央軍的大忙。可事實往往沒這麼簡單,東北軍入關,前鋒坐著裝甲列車,沿著鐵路前進,沒遇到晉軍則喊奉令接防,而晉軍則喊著奉令交防,把駐地讓出來,然後晉軍撤退。一路上沒遇到任何反抗,東北軍再次進入河北。
東北軍士兵和晉軍士兵的這兩句口號頗為耐人尋味,他們都是喊著奉令交接防,東北軍還可以說奉中央蔣價石的命令,但晉軍是奉誰的令呢,顯然不可能是前方正在跟他們打仗的中央軍了。因此這其中張學良和閻錫山必然有貓膩存在,從晉軍讓出了河邊京津後,閻錫山回到太原宣佈下野,稍後離開山西到了東北的大連就更證明了張閻之間有密議,而且很可能日本人也參與進來了,因為大連是日本人的租借地。
閻錫山徹底失敗後,中央軍大舉進入了開封,此時在鄭州的馮玉祥已經能聽到前線的炮聲了,他終於明白了大勢已去,他苦心經營二十多年的西北軍這次真的走到了末路。而此時蔣價石不失時機的宣佈,對西北軍寬大處理,只要馮玉祥放下軍隊出國留洋,可以對西北軍其餘將領既往不咎。馮玉祥只能接受,然後留在河南河北的西北軍被張學良統一收編。
因為閻錫山的配合,東北軍能夠急速進軍,不顧後方存在大量的山西軍隊,一路沿著鐵路線南下,一直到達鄭州。這怎麼看怎麼像是搶地盤,搶中央軍的地盤,最後東北軍勢力囊括整個河北省,河南省東部,山東省北部。收編了作風強悍的西北軍後,東北軍的實力猛然擴張,加上東北的財力支援,隱隱已經能和中央蔣價石抗衡了。
而此時的張學良才剛剛三十歲,而他做出的成就已經不輸於他父親當年了,手握強大的軍隊,後面是富庶的東三省,加上京津這樣的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年輕的張學良不自覺的自得意滿。
可是具有諷刺般巧合的是,東北軍宣佈入關那一天也是9月18日,如果不是後來有日本人發動的九一八事變的話,這次東北軍入關大概也可以稱之為九一八事件吧,東北軍崛起的九一八。
一百三十三節 中原大戰尾聲
隨著張學良的入關,馮閻二人的出走,中原大戰在事實上結束了。
戰爭從7月中旬到9月中旬,立時兩個多月,相比原來的歷史,由於趙書禮組織的談判,戰爭時間已經縮短了很多。但是造成的破壞卻不比以往要小,戰爭範圍波及河南、甘肅、陝西、河北、山東、安徽、湖南、湖北、廣西九省,比之歷史上還要大,各方總共傷亡三十餘萬人,比之歷史上也多。
戰爭所到之處,城鄉一片廢墟,百姓流離失所,田園荒蕪,流民四起,繼之以大役。慘象比之歷史上尤甚,這樣的結局根本不是趙書禮的初衷。他最先想著用談判來化解這次浩劫,可惜失敗了,又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