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新皇登基,加恩天下,安撫人心,以求支援,是必要之舉。但是,為了收買那些本難以收服的人心,表現得如此“卑微”,在劉承祐看來,卻是沒有必要了。
雖然,天下節度並加使相,於漢廷而言,並沒有付出什麼實際的東西,但是,倘若如此,那這大漢朝的使相也太廉價了。且,加使相與不加使相之間,不只是加一個官銜,多層嘉獎的問題。
還涉及到一個權力限制問題,在方鎮官員的推舉與任命上,前番劉知遠降下了一詔,加使相節度的分量要明顯重一些。雖然朝廷的詔令,對地方的約束並不強,但是,且看日後。
另外,凡事也忌“一刀切”的做法,諸鎮節度中,亦有強弱富貧之分,資歷威望也有高低之別。
考慮到這些,劉承祐直接發話:“仍需考量!”
宰臣們有些詫異,眼神中都帶著點不解,不明白這種幾乎沒有成本的拉攏手段,劉承祐為何不同意。顯然,這些大臣,還沉浸在過去的思維當中。估計在他們看來,大漢與方鎮共有天下,只需拉攏,勿使之叛亂即可,至於將各方鎮復歸朝廷控制,恐怕還沒來得及想。
劉承祐語氣肯定,將之打了回去,蘇禹珪雖顯無奈,卻也只能暫且應下:“是。臣等再行商議一番。”
“還有何事?”深呼吸幾口,似乎換了個心情,劉承祐掃視一圈,問道。
“陛下......”楊邠拱手答道:“徐州來報,武寧軍節度使王周在治所,病亡!”
“嗯?”劉承祐有些驚訝,訊息有些突然,前番才聽聞其病了,沒想到這麼快就死了:“什麼時候的事情?”
“三日前。”楊邠答:“剛收到的訊息!”
“可惜了。”劉承祐嘆道。
王周這個人,官聲很不錯,在民間口碑不錯,此前契丹南下,晉軍投降,困守危城,還因感後晉恩德,差點自刎以報,寧死不降契丹。結果,為左右所阻(是否做戲,那就不確定了),大漢立,符彥卿自徐州移鎮兗州,王周則被劉知遠任命為武寧軍節度使。
當然,劉承祐心裡哪有什麼可惜之情,他與王周又不熟,甚至已經考慮著以何人繼之,但是場面話,總歸是要說些的。
“派人告慰,以表朝廷態度!”劉承祐直接吩咐著,看向跟著劉承祐來的範質,喚道:“範質。”
“臣在。”範質立刻拜道。
“你寫一篇祭文,以表哀思!”
“是!”
吩咐完,劉承祐對眾臣道:“徐州乃東南財稅要地,又與淮海相望,今我朝又與南唐相抗,恐唐主用兵北窺,需以能臣鎮之,諸位,可議定一人,儘快!”
“是!”對此,一干人倒挺起勁兒的。
說了那麼多,劉承祐嘴倒有點幹,略作沉吟,看向楊邠,問道:“楊相,睿陵修建如何?”
這,似乎在提醒楊邠他的“重點”工作應該是什麼。
楊邠臉色不變,微微抬手:“民力、物力不足,若朝廷不多加撥發錢糧,按照當下的進度,至少需半載的時間,睿陵才可能修好。”
麵皮微微顫了一下,要是把劉知遠在萬歲殿再放半年,估計早爛透。當然,皇宮裡,是有冷庫的......
想了想,劉承祐嘆了口氣,吩咐著:“山陵之事,還需楊相費心了!”
劉承祐此時的態度,很好,似乎同楊邠君臣之間,並沒有什麼矛盾一般。
“是!”
在回垂拱殿後,讓劉承祐意外的是,中書侍郎李濤求見,單獨一人。就他這麼偷摸的表現,便勾起了劉承祐的疑惑。
引起入內,落座,劉承祐直接問道:“李卿此來所謂何事?”
李濤也不遲疑,起手微微躬身,直接道來:“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