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 (第1/4頁)
想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瘋子,也沒有人能接受。所以就算是精確語言的描述也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適用,它的適用範圍是相對的。
那麼我們知道了語言的描述是相對的,適用範圍也是相對的。那麼哲學呢?下一篇:哲學的相對性。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哲學的相對性
在本部前言裡我曾說過:“既然科學是相對的,那麼哲學呢?如果你看過前面的哲學史你就知道,哲學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誰有理?其實都沒有理。沒有相對性的解釋,你能說你有理?所以說哲學也是相對的。”
哲學流派很多,不能象科學一樣分成物理、數學和語言來分別解釋,所以我選取兩個話題,本體論和辯證法,為什麼要選取這個話題呢?我們先來看看本體論:在古希臘羅馬哲學中,本體論的研究主要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質。各派哲學家力圖把世界的存在歸結為某種物質的、精神的實體或某個抽象原則。巴門尼德提出了唯一不變的本原“存在”,使關於存在的研究成為這一時期的主題。亞里士多德認為哲學研究的主要物件是實體,而實體或本體的問題是關於本質、共相和個體事物的問題。他認為研究實體或本體的哲學是高於其他一切科學的第一哲學。從此,本體論的研究轉入探討本質與現象、共相與殊相、一般與個別等的關係。在西方近代哲學中,笛卡爾首先把研究實體或本體的第一哲學叫做“形而上學的本體論”。17~18世紀,萊布尼茨及其繼承者沃爾夫試圖透過純粹抽象的途徑建立一套完整的、關於一般存在和世界本質的形而上學,即獨立的本體論體系。沃爾夫把一般、普遍看作是脫離個別、單一而獨立存在的本質和原因。康德一方面認為建立抽象本體論的形而上學不可能,本體論要強研究的只能是事物的普遍性質及物質的存在與精神存在之間的區別;另一方面又用與認識論相割裂的、先驗的哲學體系來代替本體論。黑格爾在唯心主義基礎上提出了本體論、認識論和邏輯學統一原則,並從純存在的概念出發構造了存在自身辯證發展的邏輯體系。
上面那段話可能看得有點頭大,不過我來告訴你我認為本體論是什麼。本體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本體。本體論就是研究世界終極道理的。把物質是唯一存在看成是本體論的一派被稱為是唯物主義,把意識是唯一存在看成是本體論的一派被稱為是唯心主義,還有一派,把規則、規律是唯一存在看成是本體論的一派是以黑格爾為代表的辯證法。可能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不過這是我的看法,也是我的個人哲學,歡迎來討論。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分門別類的安排的,歷史上的哲學家們有好多是這幾種哲學混在一塊的,既有唯物,又有唯心思想。相對哲學是反對本體論的,認為不存在什麼終極道理,即使有,由於人類的極限,也不可能證明所謂的真理是不是真理。如果你認為唯物主義是真理的話,你如何證明呢?物質又是什麼呢?
本體論是就是解釋一切的理論,為人們指明方向的燈塔,我們需不需要本體論呢?答案是需要的,只要存在思考,只要存在合作,本體論就有存在的必要,原因也很簡單,一個人需要有世界觀,一個集體或一個民族也需要,整個人類更需要。如何證明世界觀的正確?這是需要本體論的。但反過來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沒有一個本體論是絕對正確的,以此類推,建立在本體論基礎之上的世界觀也沒有一個是絕對正確的。科學也是一樣,我們對宇宙的瞭解是有極限的,我們永遠無法完全瞭解它,也就是說,我們無法證明對或者錯,但是請大家注意:我們又太需要絕對的正確,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一個人不聲稱他的想法是絕對正確的,那麼誰會信任他?因為他連自己都不相信。
那麼辯證法呢?辯證法本身定義模糊,缺乏可操作性,不夠精確,如同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