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膽!這裡哪有你插話的份。”
劉徹覺得有些頭疼,他對這些持有保留態度,十分想和稀泥,但似乎沒有這個機會。韓嫣也不想跟皇后頂上,只是順從地低下了頭。
劉徹看了看情況,無奈道:“行了行了,多大的事。皇后你帶人回去吧,我跟王孫還要討論正事。”
陳皇后不悅道:“王孫在朝裡也沒什麼正經職務,有什麼好討論的?”
劉徹一噎,想了想,解釋道:“他戍衛太后的長樂宮,太后壽辰之際,各諸侯王要來朝賀,朕讓他護送朕那些個兄弟。”
這倒是個正經的工作,也說的過去,陳皇后依然本能地覺得處處是疑點,但也不好說什麼,這事說到底還是她婢女先挑的事,不過也不能怪楚服,這韓嫣身為男子,還以色侍人,是個奸佞。
劉徹深感無語,離開案前,一時間,與陳皇后兩人居高臨下地為韓嫣和楚服評理。這時,一個小宮女偷偷走到案前,迅速瀏覽了案上書信。感謝紙張的推廣,朝廷已經不需要用厚重地竹簡了,單位面積上記載的內容也多了很多,翻閱起來也很輕,幾乎沒什麼聲音,加上楚服和韓嫣吵鬧,皇后為楚服撐腰……宮女很快瀏覽了大概,默默退回自己應該在的位置。
楚服看到這個宮女回位,也就不說什麼了,裝出認了的樣子,草草了結。有這麼個插曲,眾人也就不歡而散。
楚服和這個宮女都出身永巷,身份低賤,本來一輩子沒有前途,是劉陵把她們從陰暗的永巷拉了出來,後來皇后進宮,兩人被安排入了椒房殿,身份倒是尊貴了。兩人都是感恩的人,自然萬死回報劉陵,也就會經常傳遞一些訊息給劉陵。
韓嫣心裡不平,今日既沒打探出什麼,又平白吃了刮落,著實倒黴,但想到皇帝藉機給自己安排了個正經差事,倒也沒覺得完全不值得,只得憤憤作罷。
後幾日,朝中出現了一種詭異的狀態——所有人都支援和親,但是說到人選便沒有人提,劉徹只覺得好笑,連續推了貨幣改革政策,罷三株錢,改半兩錢,嚴禁私自鑄幣,各地不得拒絕使用、收取新幣,成立統一的中央銀行發行貨幣,各諸侯國設定中央銀行分行,監督本地貨幣使用情況,由中央管理。
這一個政策朝中阻力不大,諸侯國也暫時沒有明確地反對。
劉徹十分滿意,這下框架上先禁止了諸侯國亂髮貨幣收鑄幣稅,雖然估計這些私鑄貨幣還是會流行,但好歹已經定義為非法,等後來自己有了實力,隨時可以收拾這些諸侯王。
事情定的差不多了,劉徹便突然告訴大家,罪人劉濞還有一個孫女,是正統的劉氏血脈,因太皇太后仁慈,偷偷養在身邊,現在年歲大了,也到了要找婆家的年齡,正好可以封為公主,去匈奴和親云云。
眾臣皆稱皇帝聖明,沒有人再討論什麼陪嫁不陪嫁的事了。
劉陵收到了楚服傳來了的訊息,知道皇帝近來和江都國相董仲舒有往來,笑著問周圍侍從,這董仲舒是何人。侍從是淮南王的客卿出身,因著淮南王身為宗室長者,經常與各家學者往來的緣故,對儒家、道家也都有些瞭解,便簡短地介紹了董仲舒的經歷。
簡單來說,是個知名的大儒,十分推崇儒術,提出了所謂天人感應。簡單來說,他認為自然災害和統治者的錯誤有因果聯絡,人的道德行為也可以引起氣的變化而相互感應。
劉陵不懂這些,但不影響她從這些中看出劉徹的想法:“太皇太后病重,陛下也坐不住了,果然還沒有放棄推廣儒學。這個董先生的說法,倒是很有道理。”
這位董先生蹉跎半生,因為朝廷崇尚黃老之術,一直沒有進入權力的中心,也罷,不妨做個好人,幫他宣傳宣傳他的學說吧。也是很有道理的啊,近來,長陵高園殿、遼東高廟發生了大火,想來正是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