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第1/3頁)
[英]阿諾德·託因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長&rdo;、&ldo;執行吏&rdo;和市長,以及協助他們處理司法工作的&ldo;陪審員&rdo;和&ldo;調解員&rdo;,表明了本地人參加地方政府的極限。而就連這樣謹慎地限制職責的措施,也只是因為暫時還沒有足夠的受過正規訓練的德國人可以接管全部行政工作而才准予實行的。
德國在烏克蘭的民政管理實況在很大程度上是這個佔領區的兩個主要負責官員‐‐就是在柏林的東方佔領區事務部部長和在魯夫內的名義上為其下屬的德國專員‐‐兩者之間的傾軋和勾心鬥角的經過。他們的分歧,正如拉默斯被迫在紐倫堡所指出的,終於填滿了&ldo;一卷又一卷的卷宗&rdo;。希特勒的&ldo;東歐空間問題中央研究代表&rdo;羅森貝格在德國人進攻蘇聯以前,花了兩個月在秘密地闡明德國的目標。在他看來,壓倒一切的目的應該是,&ldo;使日耳曼族的德國在今後幾百年不再受到大俄羅斯擴張主義者的壓力。&rdo;要做到這一點,就得沿著德國同那個從被肢解了的&ldo;大俄羅斯&rdo;的非俄羅斯部分毗鄰的東方邊界建立起一道防疫線來,同時還得&ldo;建立一個與大德意志帝國結成最緊密聯盟的自由的烏克蘭國&rdo;。為此目的,就必須從各方面鼓動烏克蘭的民族主義:必須給烏克蘭的作家、學者和政治領袖&ldo;提出恢復烏克蘭歷史意識的任務&rdo;;就必須著手在基輔創辦一所&ldo;偉大的大學&rdo;,同時在這個國家的其他地方設立其他的大專院校;最後甚至還可以利用1918年的&ldo;自由烏克蘭哥薩克組織&rdo;的殘餘分於來建立一個&ldo;烏克蘭政黨&rdo;,它將&ldo;在德國專員、他的那些烏克蘭顧問和廣大的烏克蘭公眾之間起著橋樑作用&rdo;。
羅森貝格在試圖謀求人們接受他這個政策時,得到了他的東方事務部中那個政治司的熱情支援。這個司幾乎全部是由一些俄國通組成的,諸如納粹黨國外政治局636東方處前主任格奧爾格?萊布蘭特(後來當了司長)和在蘇聯幹了多年工作的前領事奧託?勃勞蒂加姆(後來當了萊布蘭特的副手)。可是,這個政策只有為柏林東方事務部的官員和佔領區的德國行政官員所接受,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而在這方面,羅森貝格一開始就遭到了一種決定性的挫折,因為希特勒當時決定把德國專員這個職位授予東普魯士的行政長官埃裡希?科赫。他是一個&ldo;說到做到的殘忍的傢伙&rdo;(戈培爾這樣描繪他)。他的任命得到戈林的大力支援,因為戈林認為他獨具慧眼,決不會放過烏克蘭所能提供的經濟開發的機會。科赫為了報答戈林的支援,在表示非常願意執行作為四年計劃負責人的戈林所給他下的命令的伺時,卻極其蔑視東方事務部裡的同僚以及他們研究烏克蘭問題的那種書生氣十足的態度。他象過去那麼誇張地說,他對斯拉夫人的態度是以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一書中所闡明的那些觀點為基礎的,他把所有的東方居民‐‐烏克蘭人、高加索人和大俄羅斯人‐‐全看成是&ldo;次等民族&rdo;。因此他堅決認為,&ldo;決沒有什麼自由烏克蘭&rdo;可言;恰恰相反,德國民政機關的宗旨必須是&ldo;使烏克蘭人為德國工作,而不是使他們幸福&rdo;。他於1943年3月5日在基輔宣稱:
我將從這個國家榨出最後一點東西來。我不是到這裡來散播幸福的。我是到這裡來幫助元首的……。我們確實不是到這裡來佈施靈糧的;我們是到這裡來為勝利創造基礎的。我們是主宰民族,必須始終記住這一點,即最卑賤的德國工人在種族上和生物學上都比這裡的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