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第1/3頁)
[英]阿諾德·託因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是&ldo;總體戰&rdo;的號召剛發出以後,墨索里尼於1943年7月25日垮臺了,這一來使這個政權又遭到另一次挫折。希特勒對這一新的&ldo;背叛&rdo;訊息氣得和以往一樣暴跳如雷。這件事成了德國國內行政機構進行一次新的大改組的訊號。那個日見衰老、工作無能的德國內政部長弗裡克由於多年來為納粹運動忠心耿耿地效勞,先前一直保住了他的職位,這時卻被調到布拉格去充當德國保護長官,原來的職務則由希姆萊接替。弗裡克在部內的主要國務秘書漢斯?普豐特納是一個不十分擁護納粹黨的老職業官僚,所以也由一個幹練而積極的黨衛隊官員威廉?施圖卡爾特博士所接替。據說,任命希姆萊為內政部長,目的在於完成&ldo;進一步集中兵力和加強國內戰線所必要的基礎&rdo;,他不負使命,以他的全部殘忍無情的手段從事這項工作。他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處理五十二歲的舊文官、政府顧問特奧多爾?科澤爾特的案件,後者因為他有失敗主義言論被判處死刑而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訴。希姆萊駁回了他的上訴。8月25日,科澤爾特被處決了。處決他的訊息由《人民觀察家報》和納粹黨的其他報紙用粗體字加以報導。好幾百名其他人士‐‐有些是貴族,有些是專業人員,還有少數僅僅因為過分大膽、過於直率地評論了義大利事態最近的發展‐‐不久也都遭到與科澤爾特同樣的命運。事實上,在以後的十二個月裡,德國判處死刑的有五千三百三十六人,其中因&ldo;叛國罪&rdo;而處死的不下於一千七百四十四人。
同時,希姆萊還制訂了許多嚴厲的措施去對付納粹黨內的蛻化分子。9月間,他發布命令說,凡是不願佩帶徽章的黨員,必須親自把徽章交給行政長官,並承擔全部後果。10月4日,在波森舉行的一次黨衛隊將領集34會上,希姆萊清楚地表明,他準備&ldo;毫不容情地去&rdo;執行他的新任務,他闡明他的新任務是:(1)&ldo;恢復帝國已經很受損害的權威&rdo;,(2)&ldo;分散對帝國關係不大的一切職能&rdo;,(3)要在&ldo;整個國家機構內和一切情況下&rdo;&ldo;徹底根除貪汙和其他不良行為&rdo;。那些已經事實證明是&ldo;無用的人&rdo;,目前就要&ldo;清除出去&rdo;,這一條也同樣適用於&ldo;黨衛隊內部&rdo;不能令人滿意的人。三天以後,在元首大本營召開的國家長官和地方行政長官會議上,希姆萊宣稱,&ldo;德國人民中並沒有失敗主義的情緒&rdo;,個別不忠誠的人正被&ldo;無情地消滅掉&rdo;。可是,他所說的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口是心非的,因為他本人這時正若即若離地搞著叛國的勾當。當他推行新的恐怖統治以對付所謂&ldo;失敗主義者和口出怨言者&rdo;時,他卻一直在同德國反對派的兩名成員朗格貝恩和波皮茨接觸,他知道他們都是同反對希特勒的一場密謀有關的。
第六節1941‐1944年德國國內的反對派
義大利停戰後,希特勒於1943年9月10日在他的軍事司令部裡發表的那篇講話中堅稱,&ldo;要想像在義大利那樣〔在德國〕找到叛徒,這種希望完全是出於對國家社會主義國家性質的誤解&rdo;,指望德國也會發生7月25日那樣的事件,那是&ldo;幼稚的&rdo;。這多少代表了納粹黨對待反對派的態度,因為納粹黨一直在吹噓說,他們的實力如何如何強大(誠然,就象過去吹噓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的實力那樣),領導人也深受這種宣傳的迷惑,以致他們拒絕認真考慮有可能出現有組織的反抗運動。事實上,希特勒於1942年4月曾向墨索里尼保證,他&ldo;在德國已經不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