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第2/3頁)
[英]阿諾德·託因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出呼籲,要他們提防那些已經使&ldo;他們的靈魂受到凌辱和獸化&rdo;,並使他們&ldo;非但沒有戰勝,反而&rdo;淪落&ldo;到馬克思唯物主義水準&rdo;的人,不要讓這些人把他們&ldo;引入歧途&rdo;。
(二)政治和軍事方面的反對派
在1939年11月那次密謀失敗以後,政治和軍事方面的反對派蟄伏了一個時期,這時又活躍起來,儘管到這時為止他們並沒有取得任何顯著的成績。因為雖然在史達林格勒會戰期間,有人在保盧斯的幫助或默許下曾企圖組織一次起義,但是直到這時所發生的兩件最值得注意的反抗事件都是同反納粹的主要團體沒有關係的人搞的。一件是1939年11月9日共產黨在慕尼黑市啤酒廠置放炸彈的事件,另一件是1943年2月19日漢斯?朔爾和索菲?朔爾在同一城市內散發傳單的事件。還有,1943年3月13日法比安?馮?施拉布倫多夫想炸毀希特勒座機的嘗試,結果沒有成功,雖然僥倖並沒有被人發覺。此外,在1943年1月卡薩布蘭卡會議以後,盟國堅持要德國&ldo;無條件投降&rdo;,這一點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反對派意氣沮喪(反對派的成員後來這樣說)。反對派又38分成各個小派系,這種派系反映了成員們所屬的集團或階級的職業或社會觀點,或是反映了他們所贊助的主義或政黨。
在軍隊方面,有一個反納粹將領的小核心組織,由貝克(前參謀總長)、維茨勒本(他於1942年擔任西線總司令時退役)、赫普納(東線的一名將領,1942 年由於違背希特勒的命令擅自撤退而遭到軍事法庭的審判)和奧斯特(諜報局中央情報處主任)所領導。自從1939年11月的那次密謀失敗以後,這些人一直在等待一個採取行動的機會。在戰爭期間參加進來的人還有:弗里德里希?奧爾布里希特將軍(國民軍團司令),馮?哈澤中將(1940年後任柏林駐軍司令),馮?特雷施科夫將軍(東線馮?克魯格的隨從參謀之一)和林德曼將軍(隸屬於陸軍最高統帥部的一名炮兵軍官)。透過奧斯特的關係,同他們密切地聯絡在一起的是所謂&ldo;卡納里斯集團&rdo;(海軍上將威廉?卡納里斯是諜報局的首長)。這個集團幾乎完全是由陸軍反諜報機構的軍官和文職官員組成的。它作出了極有價值的貢獻,為反對派的活動提供了&ldo;掩護&rdo;。雖然它提供了一些很有能力的組織者,如奧斯特、拉豪森將軍和漢森上校,但它的領袖卡納里斯的高尚品格和反對暴力的主張,卻使它成了希姆萊的一個易於襲擊的目標。希姆萊於1943年下半年突然襲擊了這個集團,先將奧斯特撤職,後來又將卡納里斯撤職,並且逮捕了他們的許多助手。在貝克集團和卡納里斯集團的外圍,還有一個將領們的小集團,代表人物先是馮?克魯格,最終是隆美爾,他們看到有必要去掉希特勒,但是要他們無條件地支援起義的計劃則又猶豫不決。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