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第1/2頁)
[英]阿諾德·託因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是,如果德一意的生存空間到那累夫河、維斯杜拉河和桑河便中止的活,那就沒有滿足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所提出的在東方擴張領土的願望。因此,直到1941年對俄國發動進攻後,生存空間的鼓吹者才能強調新秩序轉向俄國擴充套件的種種利益。根據1943年3月21日《德意志總匯報》的文章,大歐洲的生存空間&ldo;只有伸展到東方草原和四周沿海地區時&rdo;,才有可能永遠獲得保障。而同大亞洲空間的聯絡也就得以建立起來了。正象一個作者所說的,對蘇作戰並佔領東方領土,能使原來已經過於偏西的重心移回到大陸的中央,從而達到恢復歐洲均勢的目的。因此,把東方地區合併進來,乃是一個聯合的歐洲當前的任務之一;各國的輿論都開始認識到這項任務的重要性,而不只是把戰爭當作保衛歐洲防止布林什維主義的一種手段了。因此,每一個國家必須考慮一下自己對這一共同事業將作些什麼貢獻,並且&ldo;必須以合作者的姿態參加這個宏偉的歐洲大廈的興建工作&rdo;。那些新空間的鼓吹者還堅持說,每一個國家必須&ldo;完成自己的革命&rdo;(即按照納粹原則進行政治重新整理),因為這種國家革命將是歐洲全面奮起的一部分,而歐洲的全面奮起將會帶來一種&ldo;歐洲大家庭的感情&rdo;。
德國報刊和電臺正是以這種精神歡呼軸心國及其衛星國的代表應召到柏林去,重訂大肆宣傳的1941年11月25日的&ldo;國家法&rdo;中的反共公約的。德國外交部的發言人稱這次會議為&ldo;第一次歐洲大會&rdo;。據說,這次大會表明:新秩序與戰鬥在東方的歐洲&ldo;十字軍&rdo;具有共同的意義。為了紀念這次大會,德國電臺播送了一支名為&ldo;歐洲之歌&rdo;的新歌,鼓勵歐洲大陸各國人民為團結和消除國際51上的不和而戰鬥。與此同時,柏林郵局使用了一種特製橡皮郵戳,上面刻著&ldo;反布林什維主義的歐洲聯合陣線&rdo;字樣和一張飾有劍與
字的歐洲地圖圖案。1941年11月28日的《德意志總匯報》趁著當時這股熱情發表文章說:
梅格勒在《柏林金融日報》上發表的文章,1941年10月26日。
據保羅?施密特說:&ldo;新總理府會客廳裡場面之大是前所未有的。&rdo;(施密特:《外交舞臺上的龍套》,第540頁)
據說,這支歌的歌詞是由克里斯蒂安?阿倫斯布格寫的,樂曲是&ldo;由庫特?霍伊澤爾按照現代革命進行曲的節奏譜的&rdo;。
&ldo;歐洲合眾國終於擺脫了不和、鬥爭和苦難而誕生了。&rdo;
這時,他們開始討論一些異想天開的計劃:以西歐最優秀的人民去開拓俄國被佔領區,因為在這些日子裡,他們經常鼓勵青年人和農民承擔起到東方地區去建立反布林什維主義的農民壁壘的工作,黨的衝鋒隊(即sa)被派遣到東方去促進殖民計劃,而德國許多大學裡則全開辦了&ldo;東方問題研究&rdo;的講座和機構。據稱,自從1942年6月荷蘭東方中隊成立以後,三百萬荷蘭人可以在俄國被佔領區內開闢的&ldo;現代殖民地&rdo;上過起較為美好的新生活。就德國本身而言,開拓東方地區據望可以大規模地重新分配邊遠地區農民的土地,而這久已是納粹最渴望完成的計劃之一。
納粹技術專家和宣傳人員提出的另一個同樣狂妄的計劃是:開發大空間的自然資源,並使成員國在物質方面彼此更為接近。為了彌補這個地區燃煤供應的日益減少,他們打算利用地中海和剛果河流域&ldo;潛在的水力資源&rdo;供歐洲工業使用,並在直布羅陀海峽興建一座巨大的發電水閘,利用&ldo;大西洋流入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