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盈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小到大,女兒性格溫和,輕言軟語,很少主動要求過什麼。
可一旦說出口,便是下定決心,頗有古語云「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的毅然氣度。
徐苓君不知她的脾氣像誰,丈夫顧慶民總說像她,但徐苓君始終認為,那是亦徐自身品性使然。
如同她的名字,亦疾,亦徐。
亦柔,亦剛。
·
國慶節那天下午,顧亦徐陪徐苓君去養老院做義工。
從小時候開始,顧母經常要求孩子和她一起參加義工活動、出席慈善晚會,她不是為了在媒體前作秀,而是小時父母也是如此教育她,不能好奢惡逸,時刻謹記回饋社會。如今徐苓君依樣在顧亦徐身上親踐。
顧母很少提及自己原本的家庭,但徐家的家教、家風,無不體現在她的身上。
顧亦徐猶記得兒時問過幾次,為何母親徐苓君家中長輩們姓氏不同,她外公家往上,也就是曾祖那代共生育三個孩子,長子姓徐,是顧亦徐的外公;長女姓沈,次子姓吳。
三個孩子,三種姓氏。
據徐苓君為數不多的幾次講述,顧亦徐大抵拼湊出一個傳統大家庭的淵源。
外曾祖父是上世紀初的富家子弟,子承父業成了民族企業家,1930之後孤身投入革命,將億萬賚費贈予軍需,在戰場上換回一身榮勛,成為開國功臣;外曾祖母姓沈,是民國時期的一位女銀行家。據聞二人有層沾親帶故的關係,自幼相識,遂是良緣夙締。
姓沈的長女婚後與丈夫移居海外,現今在澳洲。吳家人還在國內,沈、吳兩家偏好藝術、人文,於是偌大家中,走政途的唯獨只有長子,這也是徐老爺子的意願。
顧亦徐母親在家中年紀最幼,卻是唯一在兩老身邊長大的小輩,她深受長者影響,會在顧亦徐小時常常說道那些陳舊故事,但不知怎麼,顧亦徐越大,說的卻漸漸少了,近幾年更是隻字不提。
顧亦徐猜測,可能是因為,外曾祖父和他髮妻在母親十五歲那年相繼離世,一直是母親心中最大的遺憾,所以在顧亦徐十五歲以後,再也不忍說起過去。
養老院內,義工們和護工學著做日常工作,更換床上用舊的毛巾、被單,將發黃的水池、馬桶沖洗乾淨。
下午陽光不錯,他們推著腿腳不便的老人在院子裡曬太陽,花圃裡的花還沒敗,蝴蝶飛來吸食花蜜。附近小區的孩子們被吸引過來,紛紛撲蝴蝶玩。
這群活潑孩子是養老院的熟客,他們來時,爺爺奶奶總會掏出好吃的糖果給他們吃,那些是義工每月帶來的,卻建立起不同年齡間的紐帶。
孩子們很有禮貌,剛開始還會對外人給的食物有點警惕,但後來逐漸含羞地接下來。
顧亦徐這時恍然,為何這家養老院不建在僻靜場所,而是在街道附近。
這裡生活氣息濃鬱,能給孤獨老人們一份溫暖心靈慰藉。
·
顧亦徐手機半途沒電,從養老院回到家時,才看到程奕發來的訊息。
他詢問假期是否按時上課。
顧亦徐忙打字:【上,你別不來】
過了幾分鐘,另一頭髮來回復。
【這麼久才回?】
不怪他多問一句,因為那條訊息是四個小時前的,間隔時間實在太長。
顧亦徐仔細解釋原委,程奕看完後,回了一個字:
【好】
——就沒了。
一貫的言簡意賅,沒有半句廢話。
顧亦徐知道他的意思,程奕理解了她這麼晚才回復的原因,以及,週六照常會來上課。
他向來如此,能用一句話應付兩個情景的情況下,絕不贅述。顧亦徐和程奕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