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越王子啟挑釁聖人權威,為當場所誅,十萬大軍群龍無首,只能選擇退回越國。吳越兩國和談,迎來未來十餘年的和平。
這是新時代的開啟。
葉行遠在史書上曾經見過記載,但當身臨其境,還是不由恍然。當夜,聖人入城,吳王親自出迎,為聖人牽馬,表示極大的敬意。
但葉行遠在他的眼中,只看到畏懼和敬意——這是理所當然的,周王室衰微至今,各國紛爭,那也只是強弱之分,雖然聖人出手,救了吳國,但也讓吳王明白,在自己頭上,還有一個凜然不可侵犯的周天子。
作為諸侯國君,沒有人想要一個真正的天子。
因此吳王對費力請來救兵的葉行遠,也並沒有什麼什麼謝意,甚至比以前更加冷漠與仇視。
接下來「鍾奇」的命運,可不算太好。葉行遠心知肚明,但卻也不拆穿。
第二日,聖人接見了越國的使者,敕令他們按時進貢,不可違背王室之禮以後,便率軍離去,並未再幹涉吳越兩國的和談。
葉行遠送聖人出城三十里,執禮甚恭,聖人最後方才回頭,只對他說了一句,「大節之道,便在今後二十年,望君好自為之。」
眾人一頭霧水,高華君都不能領悟,只有葉行遠知道,這就預示著他將來二十年的命運——看來歷史仍然沒有改變。
他應聲道:「學生自當善自體悟。」
聖人點了點頭,命人取來《春秋》數卷,交給葉行遠,「日後,你可稱我之弟子。只是天數如此,吾師生不得朝夕相處。平日我有些偷懶,述而不作,未有什麼著作可以教你。
這裡有春秋三卷,是我過去數年編纂而成,你可細細讀之,或有所悟。」
葉行遠大喜,趕緊接過了書卷,恭送聖人離去。聖人並無著作傳世,只編纂六經,其中《春秋》卷帙浩繁,雖然是上古流傳的史料,但從聖人的編纂中,也可知其思想。
後世的大家中,有許多都是專研春秋,而得聖人大道。聖人編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正是因為如此。
不說葉行遠捧著春秋回府,細細研讀。但說吳越兩國談判言和,越國人雖然剛死了國君,人心惶惶,但他們本身強悍兇橫,聖人走了也就沒了怕懼,便獅子大開口,要吳國賠償軍費,派遣人質,方可退軍。
吳王闇弱,膽子又小,雖然知道越國也是紙老虎,絕不敢再造次,但又怕他們滯留在吳國不走,談判中就小心翼翼,一路讓步。
最後答應賠償了大量金帛,割讓五座城池,才算勉強將和約擬定。但越國人又得寸進尺道:「汝國鍾奇,甚為可惡,害死我國君,請吳王派遣他到越國為人質,此事方才能善罷。」
越王子啟自尋死路,死在聖人的神通之下,越國人不敢找聖人的理論,卻對把聖人引來的葉行遠深惡痛絕,但又不敢明目張膽要他性命,只想要他到越國為人質,再行折磨欺凌。
吳王略一猶豫,他與鍾奇本是好友,當年也是因為鍾奇刺殺其父,才能登上王位,本有感激之心。但為王之後,恩情漸薄,對鍾奇也沒什麼好感,此次鍾奇自行其是,救了吳國,他不但不感激,反而有厭憎之心。
既然越國有此要求,他乾脆順水推舟,答應下來。
鍾家人得到訊息,忠僕阿大目眥盡裂,急急趕回家中報信,哭喊道:「公子,吳王無信,要將你交給越國人,我們……我們還是走吧!」
棄國而去,在這春秋亂世也不算什麼奇怪之事。但阿大回家,卻只見葉行遠淡定的在收拾行禮,準備遠行。
葉行遠笑道:「此事我早知,吳王此人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只是我身為吳國人,自當為百姓盡力。有聖人在,越國人也不敢對我如何,去就去一趟,又能如何?」
他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