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與前面幾十頁一樣,詩詞的解釋和寫作背景都有著詳盡的記載,而後面的詞卻沒有任何解釋,江夕一時還沒有反應過來,搞不懂這本書的編寫到底是何意思,無法確定這到底是有何意圖,江夕繼續翻著接下來的章頁,從六十三頁開始後面的內容跟前面的一樣,兩首詞的用韻相同,細細讀來所要表達的意思盡是相同。
江夕在心中默默計算了一番,最長的詞牌多達二三十首,而這位痴迷秦詞的任行之前輩後面就跟著多少首,江夕有點默默的佩服這位前輩,據剛才書本的介紹這位任行之前輩是一位劍修強者,乃是南方一派有名的強者,或許是這本詞集想要記敘的是秦少游,所以對任行之這個人的介紹沒有更多的記載。
一個主修劍術的人,為何卻留有這般多的詞作,而且被編進這樣一本普通的文史書籍內,這讓江夕有點奇怪,心中這樣想著,手上翻頁的速度他卻沒有放慢一點,眼睛仍然細緻的想要從書本上找到一點突破點,哪怕是一點點的破綻。
有清風從窗外拂來,夕陽已到了西山頭頂,天色已經不早。
也許是太陽將要落入群山的懷抱,江夕一眼瞥到了某頁的一首詞,這首詞的題目是“次韻,楊花詞”,既然是次韻,那便是那位劍修前輩的作品,其中一句他看著有點熟悉,不是看過,而是聽過,在他十四歲時聽師兄華軾吟過,而且師兄對其非常讚歎,那時的他只是硬生生的將其背誦下來,沒有想到今日卻親眼見到。
在江夕的記憶裡,有點很模糊很雜碎的印象,也和這首詞的有關,但他腦海中的那點斑駁確是關於任行之這位劍修的,而不是別的,江夕皺眉沉思了很久,最後還是沒有想起,但有一點他可以確定,任行之這個人的絕對不要簡單,他需要找人詢問了解,江夕突然想到了徐子清,因為這位富家公子的家鄉和任行之相同都屬於南方。
直到此時江夕才發現自己忘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抬頭望向窗外,才發現天色已至黃昏。
看書罓小說首發本書
。。。
 ;。。。 ; ; 當初參加書院院試時,院試之中的科目便有一項探識,而那場看似摘抄謄寫的科目卻難倒了很多人,確切說是難倒了許多修行境界低下的院生,探識考的便是修行者對念力運用,同樣反映出的是修行者識海中儲存了多少念力,而那一科考試的淘汰率確是六科考試中最大的,有很多考生直接昏倒在考場中,比如許子清。
江夕看著紙質明顯比外面地攤上更要細膩的紙張,白紙上留下的很清晰的墨跡,讓人感覺卻有點嚇人,因為這些秀麗的字跡如探識科目中的一樣,是念師凝結念力撰寫下來的,若是讀者想要觀察閱讀,就必須用自身識海中的念力去閱讀。
江夕看著紙上的文字,初時覺得那些字跡很是清晰,但觀察的時間略久一點,卻感覺那些字跡如沉入大海一樣,漸漸看不清,那種感覺很不舒服,就像你看著畫中攝人心魂的美女,突然那副畫好似被無情的風雨日曬所洗滌,頃刻間變得非常的不堪,使你之前看到的美麗畫面如輕煙飄去,讓人捶心頓足;猶如一顆繡花針落入一泓清泉中,雖然那清泉的水清澈透明,但還是因為波動而產生鏡花水月一樣的模糊,讓人的視線不覺間墮入深淵,那深淵就像大海。
人眼明明親眼看到的東西,卻讓人不知不覺間消失這該是多麼的失意,而這些書中的文字卻不這樣大氣,他不僅帶來閱讀者的失意,還會讓你的識海產生一些細小的波瀾,想要看的越清楚,就必須動用更多的念力,而動用更多的念力就是為了讓這些文字更穩定清晰的呈現在你的眼瞳中。
如此下去就好比一口有著漏洞的水缸,如果你不持續性的往缸中倒水,那麼帶來的結果就是乾涸,這樣的道理很簡單,但樓中觀書的人很明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