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逗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距離耀州一百五十里的京兆府!
此刻已經有將近五萬災民湧入周遭縣,藍田、高陵、涇陽、醴泉損失最為嚴重。
災民已經形成了有組織的搶劫,更有一些人直接落草為寇,數百人為伍,打著替天行道的口號砸搶。
反正他們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橫豎是個死,災民們發現成了匪寇後,心裡便無負擔,總之一起鬨搶,加入的人越來越多,似是成了氣候。
京兆府最高長官,知永興軍兼任安撫使司韓漣速調三百廂軍,二百鄉兵,在五百守城精銳軍的帶領下,共計一千人,分於四隊,分別趕往各縣救援。
分到各個縣的只有近二百多人,在數萬災民中根本起不到作用。
若不是要增派人手,守護城中軍糧,他早就將讓剩餘兵力一起肅剿鬧事的流民了!
韓漣雖主政一方,但也苦無精銳兵力可用,廂軍的精銳都被抽調到了京都,成了禁軍。
但進士出身的他,既食君祿,當盡君事。早就於一日前於城外支起了粥棚,可由於災民實在是太多了,有的災民根本等不到施粥,就一命嗚呼。
本來當地財政就捉襟見肘,這些糧食還是他去找富商募集而來。
解不了大患!
災民構成本就複雜,不乏地痞流氓,作奸犯科之人。
經此一亂,他們一路上興風作浪,可以說搶劫村子除了西夏死士的煽動,和他們也不無關係。
眼下根本毫無精銳可言,平日無事,這些兵力守城也還尚可,可遇到多縣遭遇搶劫,士兵們疲於奔命,根本不是個辦法。
京兆府十四縣最為嚴重者乃為高陵縣,其縣八鄉七十六村,約有半數遭遇了流民哄搶。
幾位都頭帶著手下的兵還有廂軍和鄉兵,本就是三個來源不同的兵種,到了各個縣衙後,在縣衙捕快的帶領下,只能分散而開,多半是無濟於事!
有總比沒有強,這些領著俸祿的兵,雖說是戰鬥力不強,但總能夠挑到落單的災民,強打一頓,遇到那數百人,數千人集結的隊伍,他們則是繞路而行!
柿子挑軟的捏!
可悲可笑至極!
可憐韓漣乃為一介清官明士,為端明殿學士,政和二年,他因上書參奏楊戩所提議括田所令,被調離京都,任知永興軍兼任安撫使司。
近年來,他心中苦悶,竟無人可以訴說,好幾次於房中無人時破口大罵:我大宋朝根基已毀,楊戩、童貫兩個太監,一文一武把持著朝政,他們會上史書,成為千古罪臣。
加之當朝太師蔡京竟公然賣官鬻爵,懸秤升官,貪官汙吏滿天下,民眾苦不堪言!
上書之前,他深知結果不會好,但文死諫,武死戰。
內政腐朽,經濟貧弱,楊戩初設括田所,專事搜刮民財,逢迎聖意,彌補朝廷財政虧空,滿足皇室揮霍!
他斷言,此為亡國之法令,亙古未有之!
此令雖旨在徵官田地稅,主在無主之田。因許多百姓的土地是輾轉轉讓的,或是開墾流灘河地山田,本無田契可言,無白紙黑字憑證,皆收歸國有。哪怕甲有田契,甲從已處轉讓,則查詢乙有無契約,一直往上,直至無契可證,乃為公田,則度地所出,增立賦租。
去年,韓漣雖在京兆府任職,但仍然心繫朝廷政事,聽聞一縣為催索公田租錢,竟先後仗死良民百十餘人,立即上書!
可這道奏疏,未到皇帝手中,便被攔了下來。
太祖皇帝定下的“不抑土地兼併”的國策,實際上早已經變味了,官僚階級透過各種形式吞併百姓田產,積累財富,但並未承擔自己的義務。耕農百姓,其一為了活命,只得將土地售賣,變成佃戶;其二則是受不了苛捐雜稅,遂逃離家鄉,加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