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沈樹人用劉希堯派來的細作、將計就計施放煙霧彈穩住對方。
讓劉希堯貪於並不存在的“增援物資”、放緩了進攻計劃,爭取到了額外將近一個月的備戰時間。
沈樹人當然不會浪費這段時間,從八月下旬到九月底,他一邊讓沈福那邊抓緊生產新式鉛珠霰彈、定裝彈藥,瘋狂提升火器戰備。
明朝後期原本就有提前定量分裝彈藥的思想了,戚繼光的《紀效新書》裡,也有提到把火槍每一發需要的火藥和鉛彈單獨用紙包分開,比如鳥銃一槍需要火藥三錢、鉛彈三錢。
對岸的日本,在六十年前的織田信長時代末期,也有了“早合”的概念,字面意思翻譯過來就是“提前(把一份火藥和鉛彈)合在一起”。只不過日本兵是用一個個細竹筒、提前把彈藥裝好,開火前再倒進槍管裡壓實,並不會把作為容器的竹筒也放進去。
這個思路其實比戚繼光的紙包分裝又方便了一些,畢竟戰時倒起來容易。而萬曆年間明軍在朝鮮跟日軍交戰後,也知道了這種東西的存在,如今有些眼光好的明軍將領,已經將這招學過來了。
有了這些時代基礎後,沈樹人稍加改良做出一體化的紙彈殼分裝彈藥,接受度也就高了許多,士兵們使用的時候也沒什麼額外操練難度。
無非是原先開火前把紙包或竹筒拆了、把彈藥倒進去,現在改成連紙筒一起塞緊壓實——
當然,採用新式紙彈殼的火槍兵,指頭上要戴一個尖刺鐵扳指。裝藥筒前要把底部刺破、破口朝下塞進槍裡,這樣才能確保火藥漏出來、與槍膛底部點火口接觸。
彈殼用的紙張材料,沈樹人也特地讓人選了相對有彈性一些的,而且要多卷幾層,達到近似皮革的彈性程度。這樣往裡塞的時候攥緊了可以確保壓下去,放開後又會自然蓬鬆漲回來一點,把槍膛徹底塞滿提高氣密性。
這些彈藥最終成功量產後,配合圓球度較高的小鉛珠,實彈測試效果非常不錯。
……
除了在武器裝備方面發力外,另一邊沈樹人也沒忘讓左子雄、皮薩羅抓緊練兵。
一個多月下來,士兵們對於基本的西班牙方陣戰術已經掌握得有模有樣了,至少表面看起來很有紀律。
而少部分精銳部隊,還加練了鴛鴦陣,以備戰時被派給透過複雜地形迂迴包抄的作戰任務。
使用長槍整齊戳刺的戰術也不需要多少武藝,火槍兵也只需要把裝填流程練熟,至於火槍的瞄準則不太重要,反正槍本身精度就不高,大方向對、臨戰時別緊張別嚇得忘記裝彈,暫時就夠用了。
反正初戰要面對的敵人,只是流賊中的三線軍閥,也不是什麼精兵猛將。
士兵們每天大體力消耗、苦練技戰術的同時,沈家軍的後勤部門,也不忘給士兵們好吃好喝的穩定軍心,宣揚沈同知對貧苦百姓的寬仁,
強調“流賊不事生產,只會殺掠,哪怕暫時給窮人好日子,最終也會因為後繼乏力而崩盤,不如跟著沈同知治下過長治久安的世外桃源日子”。
這樣的思想教育工作當然不容易,畢竟這個時代絕大部分大頭兵都完全不識字,時間倉促沈樹人也來不及讓人教文化課。
所以,一切統一思想的說辭,都必須用最深入淺出的語言來組織、比喻,確保文盲都聽得懂。
最初這塊工作交給了知縣趙雲帆,以及最近在吃閒飯的顧炎武。但他倆一開始乾的效果也不好,沈樹人暗中讓人抽查,發現士兵們根本聽不進去。
沈樹人這才親自介入,點撥了一下,給顧炎武提供了一些說服思路。讓顧炎武這種讀書人,能夠對文盲窮人更有同理心。
“你別扯那些仁義禮智的大道理,你就跟他們分析流賊不重視生產,分錢分糧不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