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丘縣在今天的山東淄博市淄川區,唐時屬河北道貝州清河郡。這裡是春秋戰國時的齊國故都,境地多齊國國君及貴族墓穴。其中,齊景公墓在淄川區九頂山上。在唐朝時,有人曾開其墓,順著墓穴的甬道,入墓穴三丈深,於石函中發現一隻活鵝,該鵝扇動翅膀,四下石塊皆落,響徹地宮。盜墓者又深入一丈,發現有青氣升騰,望之如燒陶時的煙霧,直衝上空,空中經過飛鳥,聞之都中毒而墜落,盜墓者驚恐不已,再不敢深入。
墓穴中有毒氣,是入墓後最常見的現象之一。關於毒氣來源,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墓主靈魂不散,以毒氣詛咒斃殺盜墓者;有人認為,是墓主在建造陵墓時設定的機關,專防備盜墓賊,比如為了儲存屍體不使之腐爛以及毒殺盜墓者,而大量應用水銀,使水銀這種極易揮發的劇毒物在墓中形成一個毒氣層。《括地誌》記載,齊桓公的墓內就大量使用了水銀:〃齊桓公墓在臨淄縣南二十一里牛山上,亦名鼎足山,一名牛首堈,一所二墳。晉永嘉末,人發之,初得版,次得水銀池,有氣不得入,經數日,乃牽犬入中,得金蠶數十薄,珠襦﹑玉匣﹑繒彩﹑軍器不可勝數……〃《史記》則如下記載秦始皇陵:〃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還有人認為,墓中的毒氣是一種伴隨墓穴特殊環境而生的天然瘴氣,因為古代帝王生前為求長生,多服丹藥,有的更是直接死於丹藥(如唐朝憲宗以後的多個皇帝)。而丹藥的成分多是有害的礦物,聚集在體內,慢慢揮發,自然使墓穴裡充滿毒氣。
本則故事,墓主為齊景公,他是春秋時代齊國國君,在位58年,好打獵,風格奢侈,但由於能以小個子晏嬰為宰相,國家倒也太平無事。除齊景公等齊國君主的墓穴外,貝丘境內還有蘇秦、龐涓、蒲松齡等名人墓地。
◇歡◇迎◇訪◇問◇BOOK。◇
第26節:七 劍
七 劍
下面的故事,仍是關於劍客的,文中主人公的劍術之精湛,隨讀而知之。在《酉陽雜俎》中是這樣描述的:
黎幹為京兆尹,時曲江塗龍祈雨,觀者數千,黎至,獨有老人植杖不避,幹怒,杖背二十,如擊鞔革,掉臂而去。黎疑其非常人,命老坊卒尋之,至蘭陵裡之內,入小門,大言曰:〃我今日困辱甚,可具湯也。〃坊卒遽返白黎,黎大懼,因弊衣懷公服,與坊卒至其處,時已昏黑,坊卒直入,通黎之官閥,黎唯趨而入,拜伏曰:〃向迷丈人物色,罪當十死。〃老人驚起,曰:〃誰引君來此?〃即牽上階,黎知可以理奪,徐曰:〃某為京兆尹,威稍損則失官政。丈人埋形雜跡,非證彗眼不能知也。若以此罪人,是釣人以賊,非義士之心也。〃老人笑曰:〃老夫之過。〃乃具酒設席於地,招訪卒令坐。夜深,語及養生之術,言約理辯,黎轉敬懼,因曰:〃老夫有一伎,請為尹設。〃遂入,良久,紫衣朱,擁劍長短七口,舞於庭中,迭躍揮霍,換光電激,或橫若裂盤,旋若規尺,有短劍二尺餘,時時及黎之衽,黎叩頭股慄。食頃,擲劍植地如北斗狀,顧黎曰:〃向試黎君膽氣。〃黎拜曰:〃今日已後性命丈人所賜,乞役左右。〃老人曰:〃君骨相無道氣,非可遽教,別日更相顧也。〃揖黎而入。黎歸,氣色如病,臨鏡方覺須剃落寸餘。翌日復往,室已空矣。
黎幹為唐朝中期大臣,喜歡左道旁門之術,唐代宗時任京兆尹即長安市長,其間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年入夏,長安無雨,黎幹組織人在曲江畔祈雨,觀者有數千人。怎麼那麼多人呢?因為作為長安市長的黎幹,將親自扮演巫師,登臺求雨。當黎市長的車隊開到時,眾人皆躲避,唯有一老人拄著柺杖站在那裡。黎幹大怒,叫人打了那老人二十棍子,那老人似乎沒什麼反應,轉身而去。
後施刑者向黎幹報告,棍子打在老人身上,就如同打在柔軟的皮革上。黎幹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