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文正的轎子落地,朱文正下來,來到鄧愈跟前,安慰鄧愈叔不要著急,他要為鄧愈申辯。
&ldo;有什麼可申辯的!&rdo;鄧愈說這是咎由自取。
朱文正道:&ldo;我去同父親說,你立了那麼多大功,就不能將功折罪?勝敗乃兵家常事呀。&rdo;
鄧愈說:&ldo;你還不知道吧?今天主審官是劉伯溫,他是有名的鐵面,況且洪都之敗,他最好的朋友葉琛死在亂軍中,他能饒了我嗎?&rdo;
朱文正說:&ldo;你不要急,我上去保你。&rdo;說罷大步上殿。
劉基此時在平章衙門大殿裡瀟瀟灑灑地走來走去,他侃侃而談,若論罪,康泰死十回都不為過。不過康泰並不是跟隨明公多年的故舊,對新主並不瞭解,懷著對舊主陳友諒的一片情義,降而再叛,也是情有可原的。
此言一出,舉座皆驚,這不是為罪囚開脫嗎?這還了得!都去看朱元璋臉色,朱元璋臉上卻露出笑容。這太奇怪了。驚疑的胡廷瑞又一個沒想到。
這時朱文正進來了,朱元璋向他點點頭,手點了點空著的椅子,令朱文正坐下。
劉基走動著,接著發揮,他最看不上背主的小人,但康泰不能說有背明公,因為他們尚無隸屬關係,又無感情,他不忍心背叛陳友諒,說明康泰很仗義,這樣的人可交。
朱文正竟然喊了出來:&ldo;好!&rdo;
劉基又為康泰開脫,何況,這次舉反旗的主謀並不是康泰,而是祝宗,祝宗被殺,已經有了了結,所以可免康泰一死,讓他軍中效力。
大出意外的康泰竟然傻了一樣呆立著。
大為感動的胡廷瑞熱淚盈眶地看著劉基,但又擔心朱元璋會不依不饒。
劉基故意問朱元璋:&ldo;這樣判可行?&rdo;
朱元璋極為寬厚地說:&ldo;你是主審,不必來問我。你既已這樣判定,我已無法更改,誰讓我給你權了呢?你可是把我定的法度破壞了,依我,絕不會輕饒。&rdo;
劉基說:&ldo;那今後再處分我破壞法度,這已是後話了。給康泰鬆綁,叫他舅舅胡廷瑞領回去嚴加管教。&rdo;
於是當場卸去鐐銬,胡廷瑞帶著外甥給朱元璋、劉基叩頭謝過,下殿去了。
最先鬆了一口氣的是劉基和宋濂,總算號準了朱元璋的脈,沒有南轅北轍。
朱元璋更是在心裡暗自高興,他感慨萬千,一來為自己識人而高興,二來為劉伯溫對自己的意圖心知肚明而欣慰。不過也不能不有三分隱憂,這人聰明到如此地步,今後在他跟前還有手腳可做嗎?
直到這時,李善長、馮國用才撥開雲霧見了青天,知道朱元璋用了一手高招,既不由他本人破壞法度,人情也做了,如若執意想殺康泰,劉伯溫的宣判就不會有半點約束力。
這麼一想,李善長知道,連鄧愈也是有驚無險的。
馮國用對李善長耳語:&ldo;劉伯溫斷案,出了奇了,聞所未聞,主公卻預設。&rdo;
《朱元璋》第三十七章(2)
李善長說:&ldo;說預設,不如說是授意。&rdo;
馮國用說:&ldo;噢,是了,我懂了。這樣也好,傳出去也好令投效者踴躍而來。&rdo;
這時劉基又發話了:&ldo;帶鄧愈上來。&rdo;
下面輪到大將鄧愈了。他方才已在殿外親眼看到康泰安然無恙地活著出去了,心裡驚疑不止,這時劉基傳令帶他上堂了。
鄧愈拖著沉重的鐐銬艱難上殿來,站好,看著劉基。
劉基又一次離座,走到臺階下,問道:&ldo;鄧愈,你知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