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 (第2/5頁)
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83;公孫弘卜式兒寬傳第二十八》
由先秦至西漢,儒家在這五百年中,先厄於墨,次厄於法,再厄於黃老,中間又遭受焚書坑儒之禍,儒家六藝幾遭滅絕。其最初的淒涼境況是習慣了以儒為尊的後世中國人所無法想像的。孔子周遊列國,最終卻是累累若喪家之犬,以悲乎“吾道窮矣”而終;孟子同樣終生不得用世;及至荀子面對七國爭雄之勢,吸收了道、墨、名、法諸家的思想,變孔孟的“法先王”為“法后王”,但是他仍然堅持“從道不從君”的主張,最終還是落得個潦倒而終的下場。秦亦曾設立博士官掌《詩》、《書》、百家言,但是當時儒者卻仍然堅持自己的原則,以其通古今而非議朝政,最終以食古之罪而遭懲。
秦末之際,群雄逐鹿,儒家亦努力抓住這個機會,史書中便有“陳涉之王也,魯諸儒持孔氏禮器往歸之”的記載。在那樣一個年代,儒者們都明白,孔孟的理想主義是不可能適應這個建立新王朝的殘酷過程的,所以我們從輔佐劉邦的酈食其、叔孫通等儒生身上,根本沒有看到儒家應有的只言仁義不言功利的性格,後來叔孫通為漢高祖制禮制,其實是把法家“尊君卑臣”的思想移植到了儒學之內。叔孫通由此拜太常、太子太傅,得以光明正大地傳授儒學,其後的陸賈、賈誼等人的出現,使得儒學不斷地為西漢的上層統治者所接受,而在民間亦得到廣泛傳播,對整個社會開始產生影響,及至武帝繼位,尊儒實際已是呼之欲出。
其後,董仲舒在呈獻給漢武帝的《天人三策》中,針對當時諸侯分裂及匈奴擾邊提出了大一統政策,得到了武帝的賞識,竇太皇太后去世後,儒學便開始隱有官學之勢。
元朔五年冬十一月,劉徹下詔封布衣出身的公孫弘為丞相、平津侯。同年六月,公孫弘與太常、博士一起上書,提出興學、為博士官置子弟,復其身和以學業狀況任官的一整套建議。此一上書得到了劉徹認可,為廣大儒生入仕開啟了一個終南捷徑,也使儒學從此得以一躍而登上了整個王朝統治思想的寶座,而漢初的布衣將相之局遂成歷史陳跡,一批又一批的儒生開始躋身廟堂,公卿、大夫、士、吏多彬彬文學之士。而整個西漢的統治思想亦基本完成了由黃老之學到儒學的轉變,實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夙願。
陳嬌默默地看著這一切的變化,有一種置身於大歷史之中的神聖感。與後世的腐儒不同,西漢的儒者們是充滿朝氣的理想主義者,他們致力於將孔孟所描述的聖王之治再現於世,同時又因自身的多災多難,在面對現實時,多了一份靈活、機變。如果說,在最初陳嬌或者還會想著去阻止獨尊儒家,但是在這個時代待了這麼久,又經過李希的不斷教育,她已經明白儒家的獨尊,不是任何一個人物一手推動的,而是整個歷史潮流的變化和儒家自身不斷適應變化造成的。渴望有所作為的劉徹需要一個能夠從天道觀的高度來全面論證中央王朝統治的合理性,以及維護以皇帝為代表的中央集權制度的有為理論體系,而董仲舒闡發的新儒學可以擔此大任。風雲際會,儒家得遇其時才能在此後的百年間徹底確立儒學的獨尊地位,以此來說,董仲舒的確當得起配享孔廟的尊榮。
時光荏苒,很快轉到了元朔六年的冬天,這一年,霍去病、紀稹十八歲,霍光、麥芽糖七歲,廣玉公主劉葭三歲。
“公主,來我這邊,來,過來。”霍光對著劉葭喊道。
“公主,快過去啊。哥哥在等你哦。”麥芽糖亦低頭勸道。
劉葭卻噘著嘴巴,整個趴在麥芽糖的腿邊,很不樂意地說道:“我才不要過去,哥哥都騙人。”
“公主,不要生氣了。哥哥好難得才來見你一次的。等一會兒就要走啦。”麥芽糖見她這副樣子,無奈地笑了笑,將她的小手輕輕掰開,勸道。
“可是,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