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第1/2頁)
周汝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傅家的「明」字輩有一個叫明義的,一生上駟院(御馬圈當差)。他讀了《石頭記》抄本,寫詩二十首,其末後兩首尤為重要——
「莫問金姻與玉緣,聚如春夢散如煙。
石歸山下無靈氣,縱使能言也枉然。
饌玉炊金未幾春,王孫瘦損骨嶙峋。
青娥紅粉歸何處,慚愧當年石報倫!」
可知明義所見抄本是雪芹原著,與現今流傳的一百二十回假全本不同。全書的一條主線是大觀園中眾女兒由聚而散,榮國府之家亡人散,是政治關係的慘局。
再後,到乾隆四十幾年上,新封睿親王淳穎得讀《石頭記》,也感嘆作詩,說雪芹的書是「英雄血淚幾難收」——這是第一個這樣提法的例子,異常之重要!淳穎本是豫親王多鐸的後裔(與裕瑞為同祖宗),順治時老睿親王多爾袞得了罪,削了爵,直到乾隆四十三年才命令恢復了這個王爵,讓淳穎過繼承襲爵位。
我們由這兒看到一個極有意味的歷史現象:清代的皇家貴胄,對本來是他們的卑賤的奴僕身份的曹雪芹,佩服得五體投地,對著他的書,為他流淚抱恨,作詩抒感,思欲一識。並且開始認識,這不是一位一般的文家才士,而是一位英雄人物!
曹雪芹的意義與價值,並不是清朝帝制被推翻以後,由近代「新人物們的吹捧而抬高的」。上面所敘的這些人,是有福氣的,他們還能看到雪芹的原著真相,從那以後,情況就不同了。億萬讀者所能看到的,是一部真偽雜揉的拼配補續之本。
在此以前,《石頭記》只有抄本,價錢很貴,而且犯忌諱,不敢公然流傳,有辦法得到的,也只能避人偷看。有一位宗室,與乾隆是堂兄弟,名叫弘幫,是位著名的畫家,也能詩文,他就明白表示:「聞《紅樓夢》之名久矣,終不欲觀——恐其中有礙語(政治妨礙的話)」也可見當時人對此名著的認識是很複雜的,是有原因的。
奇怪的是,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忽然出現了一部木活字排印的「全本」,長達一百二十回,號稱是曹雪芹原著散失之後,幸而復得其後半四十回殘稿的「釐訂」(整理修改)的「全本」。這個本子不但公開傳布,而且卷頭公然聲稱是「名公鉅卿」的「鑑賞」之書!此本一出,立時風靡天下。凡讀書的知識分子以至學者名流,幾乎人人案頭有此一書。
這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極為驚人。這究竟是什麼力量能造出這樣一個「斡轉乾坤」的局面呢?原來這背後有一段重大的秘密經過。
乾隆朝的最偉大的文化工作是下令收集全國的書籍,編纂一部規模浩大,包羅永珍的《四庫全書》。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皇帝出於政治顧慮,害怕世人還能看到金代到明代的滿漢兩族之間的歷史矛盾而引起分裂情緒,因而將很多有「礙語」之處暗暗地刪、改、抽換若干部分,最不容許留存的則全部焚毀,宮內武英殿設有專門焚書的大爐。這種不正當的陰謀做法,不但對歷史線性規劃之書冊如此對待,就連民間劇本、小說也是同樣嚴厲辦理。朝廷曾下令於各省地方大吏,徹查奏報。這個主意,是皇帝的一個名叫和惠的寵臣提醒和建議的,和惠後來充當了大學士,《全書》的總裁,權勢極大,而品行不端,貪贓狼藉。他就是那個「名公鉅卿」,是指揮製造全本《紅樓夢》的總後臺。據宋翔鳳傳述,《紅樓夢》是經和惠「呈上」,並且獲得皇帝「然之」的——這是指什麼而言呢?是說最後和惠將刪改、拼配的真偽雜揉的假全本呈與皇帝,得到了首肯,認為可以過得去了(即「礙語」都刪掉了,內容精神改變了),命用皇家武英殿修書處活字版的辦法印製了,公開流傳!
這是一個十分「高明」(陰險)的不動聲色,偷梁換柱的歹毒手段,用以消滅雪芹的真原本。這件事,乾隆時代不少人知道,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