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阿比西尼亞人,原是來援助阿拉比亞的基督教徒的,但他們象在通常情況下一樣,作為征服者停留下來了。他們變成殖民者2,自公元525年至575年,他們停留下來管制那個地方的人民,他們的遠祖原是從那裡遷移到非洲海岸的。被公認為是阿克蘇姆總督的艾卜賴海,在當時的首都薩那,建築了一座當代最壯麗的主教大禮拜堂,阿拉伯的作家稱為蓋里斯(al-qalis,al-lays,al-llays都是希臘語ekklēsia一音之轉,這個字本義是教堂)。這個主教大禮拜堂,是用古時馬裡卜城的已坍塌的石料建築起來的,現在只
---------------
4balādhurifutuh,p66=hitti,origs,pp101‐102。參閱本書第169頁。
1參閱axeloberg,thebookofthehiyarites(nd,1924)。
2propi,historyofthewars,edandtrhbdeg(london,1904),bki,ch20,§§9‐12。
1voli,pp927-928。
2propi,bki,ch20,§§2,6。
---------------
剩遺址了。信奉基督教的阿比西尼亞人,顯然一心要想使當地人變教,並且一心想與崇拜偶像的麥加抗衡,因為麥加是北方的朝覲的中心,而朝覲的人,會給聖地的居民和沿途的居民帶來大宗的收入。阿比西尼亞的藩王顯然順利地建立起一個能吸引廣大群眾的南方的聖殿,來損傷希賈茲的聖寺(克而白)。這種半經濟半宗教的競爭的史跡,在本地的傳說中儲存下來;相傳屬於弗蓋木部族的兩個阿拉比亞的多神教徒,戀戀不捨地崇拜克而白,在一個節日的前夕,他倆褻瀆了薩那的主教大禮拜堂,艾卜賴海遂興問罪之師,進攻麥加。這事件據說是發生在先知誕生的那年(公元570年或者571年),那年被稱為象年(&l;āal-fil)。艾卜賴海騎著一隻大象到北方去,希賈茲的阿拉比亞人,見所未見,大為感動,故以象紀年。阿比西尼亞的軍隊,是因出天花而毀滅的,《古蘭經》裡的小圓石(sij雞l),就是指天花而言的1。
在這個時代,還發生了一個重大的事件,這件大事,在伊斯蘭教的文獻中是不可泯滅的,那就是馬裡卜的大水壩因山洪暴發而崩潰了2。伊斯法哈尼以所著編年史(公元961年脫稿)第8卷專門敘述希木葉爾王朝3,據他的考據,這災難的事件發生於伊斯蘭教之前四百年,但雅古特的考據更接近真實,他認為這件事發生於阿比西尼亞人統治南部阿拉比亞的期間4。這個大水壩的遺址,直到現在還可以供人憑弔。艾卜賴海曾樹立一塊碑,碑文是用阿拉伯語寫的,內容是敘述大水壩某一次的破裂,碑文的年代,相當於公元542‐543年,碑文已被格勒澤爾發見,而且發表了5。
在艾卜賴海時代的這次破裂之前,還發生過一次破裂,那就是在公元450年山洪衝破大水壩。但大水壩的工程後來又修復了。《古蘭經》(34∶15)所諷示的最後的災害,一定是發生於542年之後、570年之前的。在古代某次大水壩破裂之後,接著就有加薩尼人和萊赫木人兩個部族的遷移,前者遷移到敘利亞的豪蘭地方,變成東羅馬帝國的藩屬;後者遷移到伊拉克的希拉地方,南方阿拉伯語的銘文新近有許多在那個地方被發掘出來了。加薩尼人是以大水壩破裂之年為自己的紀元的6。除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加薩尼人和臺努赫人外,泰伊人和肯德人以及北部和中部阿拉比亞其他許多強大的部族,也都自稱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