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元500年前後就接受了這種新的宗教。伊木&iddot;希沙木2和泰伯裡3都告訴我們這個隱士的軼事,
---------------
1哈伯舍就是哈達拉毛。參閱nielsen,handbuch,voli,p104。(哈達拉毛有一座山,叫做哈伯什葉山。‐‐譯者)
2在阿拉伯語裡,月亮的名稱是陽性的,太陽的名稱是陰性。‐‐譯者
3《古蘭經》53∶19。‐‐譯者
1一性教主張基督只有一性(即人性),他們反對基督兼有神性和人性之說。‐‐譯者
2sirak,edw&uul;stenfeld(g(ttn,1858),pp20‐22。
3ta&r;rikhal-rul,eddegoeje,voli(leyden,1881‐1882),pp919‐925。
---------------
他是被一個阿拉伯隊商虜來的,他們把他帶到納季蘭。撒魯支的葉耳孤卜(公元521年卒)曾用敘利亞語寫信慰問納季蘭的基督教徒。第二位哈里發歐麥爾,於公元635‐636年,把他們中不願意接受伊斯蘭教的人放逐到伊拉克去4。遲至公元840年,我們還聽到有一個名叫馬爾&iddot;佩特勒斯的人,擔任薩那和葉門的主教。在希木葉爾第二王朝時代,猶太教在葉門也流傳很廣。猶太教必定早已傳入北部阿拉比亞,這或許是由於公元70年泰特斯征服巴勒斯坦,而且毀滅耶路撒冷的結果。據儲存下來的人名來判斷,阿拉比亞的猶太教徒,大多數一定是猶太化的亞美尼亞人和阿拉比亞人,都不是亞伯拉罕(易卜拉欣)的子孫。在第六世紀初期,這種希伯來的宗教在葉門的勢力很大,甚至希木葉爾最後的國王左&iddot;努瓦斯(圖伯兒&iddot;艾斯耳德&iddot;卡米勒的後裔)也是一個猶太教徒。事實上,葉門所有的十萬猶太人,1948年以後已被移送到以色列去了。南部阿拉比亞人,對於新近傳入的這兩種一神教,有改宗這教的,有改宗那教的,互相競爭,遂引起激烈的仇恨。左&iddot;努瓦斯顯然是代表愛國主義者的精神的,他因為痛恨信奉基督教的阿比西尼亞人對於葉門的統治,連帶著也痛恨本地的基督教徒。據說,公元523年10月在納季蘭屠殺基督教徒的,就是這個信奉猶太教的國王《古蘭經》85∶4)1。據阿拉伯的傳說,道斯&iddot;左&iddot;特拉班(dawsdhu-tha&l;labān或thu&l;bān),死裡逃生,曾向拜佔廷皇帝查士丁一世求援,因為當時他被認為是各處基督教徒的保護者。查士丁一世曾寫信給阿比西尼亞的尼加斯(國王的稱號,阿拉伯語叫奈查史[najāshi])(據銘文的記載,他的名字是克里卜&iddot;伊拉&iddot;艾斯比哈),因為他代表距離慘案發生處最近的基督教強國。據說尼加斯曾派遣艾爾雅兌統率大軍七萬人橫渡紅海到阿拉比亞。這次戰役遂陷於當時的國際政治的羅網之中,因為拜佔廷的政策是企圖透過阿比西尼亞,而使阿拉比亞各部族受拜佔廷的影響,並且利用他們去反對波斯2。阿比西尼亞人曾於公元523年和525年兩次取得勝利。第二次戰役的統帥是艾卜賴海(abrahah,abraha[亞伯拉罕]的變形),他原是艾爾雅兌手下的將官,但此次與長官不和,並接管了總司令部。據泰伯裡說,左&iddot;努瓦斯策馬而馳,&ldo;奔入海濤中,從此與人世永訣&rdo;1。希木葉爾朝的最後一個國王,至此告終,而葉門獨立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