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年(625年)中,麥加人在艾卜&iddot;素福彥的指揮之下,在伍侯德為此次失敗進行了報復,並且打傷了先知,但他們的勝利,並不是永恆的。伊斯蘭教恢復了元氣,而且逐漸地改守勢為攻勢,伊斯蘭教的傳播似乎永遠是有保證的。在這以前,伊斯蘭是一個國家裡的一種宗教;在麥地那,在伯德爾戰役後,伊斯蘭已提高了一步,不僅是一種國教‐‐伊斯蘭教本身,已變成國家了。從此以後,伊斯蘭教已變成了一種能戰鬥的政體,這是全世界的人以前所不承認的。公元627年,同盟軍(al-ahzāh),包括麥加人、貝杜因人和阿比西尼亞的僱傭兵1,再次與麥地那人較量。這是邪教與伊斯蘭教之間又一次大的鬥爭。相傳,穆罕默德採納了他的弟子波斯人賽勒曼2的建議,在麥地那城四周挖掘戰壕3。貝杜因人的烏合之眾看見這種新奇的戰術,覺得又驚訝,又煩惱,圍困了一個月,雙方損失二十多名戰士,他們終於撤退了4。同盟軍撤退之後,穆罕默德就去討伐麥地那郊區的猶太人,因為他們援助了同盟軍,幫助敵軍進攻麥地那,結果把他們的主要部族古賴宰族的壯丁六百名處死,把其餘的人驅逐出境。無主的棗椰園,由遷士去管理5。伊斯蘭教的敵人,必須放棄原
---------------
3歐麥爾為了要使回曆元年的元旦與太陰年的元旦趨於一致,他把穆罕默德到達麥地那的日期提前了兩個月零幾天,所以回曆紀元從當年的元旦算起。‐‐譯者
1瓦基迪(al-wāqidi,回曆207年即公元822‐823年卒)敘述伯德爾戰役及其英雄,十分詳盡,佔他所著《戰史》(aghāzi)的三分之一以上(第11至75頁)。
2《古蘭經》3∶123;8∶42,43。
1麥加附近有一座山,叫做侯卜希(hubshi),古萊氏族中有些人曾指著這座山發誓,因此被叫做古萊氏的艾哈比史(ahā逼shraysh)。參閱al-qā,開羅,1344年版第二冊,第267頁。著者說&ldo;阿比西尼亞僱傭兵&rdo;,這顯然是錯誤的。‐‐譯者。
2參閱josefhorovitzderisla,volxii(1922),pp178‐183。
3阿拉伯語稱戰壕為khandaq,是波斯語kandan(挖掘)演變出來的,這個詞是由阿拉馬語輾轉傳入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