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公元第一世紀時,羅馬人把皮特拉當作一個對付安息國(帕提亞)的緩衝國,而加以保護。在這個期間,皮特拉富庶到了極點。皮特拉城的東西南三面,都是很險要的。皮特拉城是由堅硬的岩石鑿成的,四周都有懸巖絕壁環繞著,只能從一條蜿蜒的狹路進去。在約旦河與中部阿拉比亞之間,只有這個城能供給豐富而且異常清潔的水。南方的阿拉比亞人的隊商到北方去做買賣的時候,在這裡可以獲得替換的駱駝和駝夫。南部阿拉比亞是因商業發達而興旺起來的,因此,奈伯特人構成了他們商業上一個重要的環節。皮特拉壯麗的古蹟,至今仍然能吸引許多遊覽的人,而且構成約旦現代國家一種重要的財源。皮特拉有一種克而白,供奉杜舍拉,這是一塊置於眾神殿頂上的長方形的黑石;阿拉特(希羅多德認為就是希臘的愛神阿普洛狄鐵&iddot;烏拉尼阿1)是主要的女神。杜舍拉(原為左&iddot;舍拉,即舍拉的主宰)後來與希臘時代傳入奈伯特地方的葡萄樹相結合,作為酒神,模仿了希臘的酒神狄奧尼索斯-巴克斯的幾種特性。公元第一世紀和第二世紀時,由於通達印度的海道已逐漸為羅馬的水手所熟悉,由於從東方到西方的隊商的道路已漸漸轉向以巴爾米拉為中心的更向北方的區域,由於從北方到南方的商務已採取一條更向東方的道路(那條道路相當於後來的朝覲道路和現在的希賈茲鐵路),皮特拉就喪失了其優越的地位,而奈伯特王國也開始衰落。公元106年,皮特拉因圖拉真的貪婪和短視而遭毀滅,從此以後,岩石的阿拉比亞併入羅馬帝國,而稱為阿拉比亞省,皮特拉的歷史,在好幾百年中,不見於載籍2。
安息國征服美索不達米亞所造成的新局勢,以及公元一世紀後開始大規模地使用的新商道,使敘利亞中部一塊綠洲裡的一個城市獲得了顯著的地位,變成了舉世聞名的城市。這座城市就是巴爾米拉城,阿拉伯語叫做塔德木爾,這座名城的古蹟,是許多極其壯麗的、極少有人研究的古蹟之一。巴爾米拉介乎互爭雄長的兩大帝國之間,全靠這兩個國家的均勢和自己的中立而維持其安全1。巴爾米拉是東西南北交通的樞紐,而且能供給大量新鮮的礦泉,故成為商賈輻輳的地方。&ldo;隊商的頭目&rdo;和&ldo;市場的頭目&rdo;,在早期的銘文中,作為首要的公民佔有重要的地位2。當公元第二世紀和第三世紀時,這個沙漠裡的都會,變成近東最富庶的城市之一。塔德木爾(早期的閃族人對巴爾米拉的稱呼)一定是一個很古的居留地,因為在提革拉-比裡色一世(公元前1100年前後)的一種銘文裡提及這個地方的時候,稱它為西方的塔德木爾3。阿拉伯的說書人看到巴爾米拉古蹟的壯麗,深受感動,以致認為這座古城是精靈替所羅門王建築的。
至於阿拉伯人究竟何時佔有巴爾米拉,本地的傳說似乎沒有提到。關於這個城市的第一件可靠的記載,是說公元前42‐41年安東尼曾企圖佔有其財
---------------
1參閱希羅多德,《歷史》,商務印書館,1960年,第361頁。‐‐譯者
2最近查明一個奈伯特人的遺址,r,在亞喀巴之東25英里,即《古蘭經》中所說的ira(89∶7)。
1plybkv,ch21。
2oke,pp274,279。
3ckenbillvoli§§287,308。《歷代志》下(8∶4)的希伯來語原本和《列王記》上(9∶18)的希臘語譯本,都把tadur(塔德木爾)和所羅門在以東地方所建築的taar(臺馬爾)混為一談。參閱《以西結書》47∶19,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