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帝乾綱獨斷,親筆詔書授河道都督府以重權,這事在朝廷引起了不小的反響。結合前面河務廷議上,李道廣那般的意氣風發,不少對此都抱著幸災樂禍的態度。
可臣工們不說話,武后不能一言不發,趁著皇帝來請示萬壽禮該如何過時,當著太皇太妃-鄭氏、太后房氏、太妃張氏,和她妹妹武碧娘面提了兩嘴。
對她來說這是輕描淡寫的事,可對旁聽的眾人來說,無疑是一種詰問。這是大事,她們可不敢插嘴,萬一說錯了話,這壽就沒法辦了。
而李守義呢!心裡也清楚武后問得哪是河道的事,她分明問得是那些被安排到李道廣手下的諸王。他們父輩再不好,也是太宗的子嗣,帝系一脈,根正苗紅。
連他們都去河道幹那下苦力的官兒了,那她提拔的武氏子弟,該往哪兒放?有好的位置,不好伸手,閒職呢,又拿不出手,這不是將她的軍嗎?
武后能這麼問,充分證明了,她把李守義的這種行為,理解成了宣政殿河務廷議的報復!
將點好的茶,分給諸位長輩,李守義淡淡笑道:“皇祖母,一將有一將的風格。他要的朕都給了;朕要的,他拿不出來,就有帳可算了。”
“這就像朝中的有些臣工,他們覺得朕年紀小,一朝掌權忘乎所以。等著朕摔了跟頭,跌的頭破血流,好給朕立規矩,算總賬。”
李守義這是話中有話,都拿他是小孩子撒癔症,一會兒就完了,最後還得歸他們那一邊去。跟武后以為,他離不開其輔政的道理一樣。
就說右衛將軍府吧,武三思那真是進去無百姓,往來無白丁。迎來送往的客人比政事堂都熱鬧,李守義說什麼了嗎?
其實啊,很多事都不必講的太透,武后有武后的打算,李守義做事有他的原則,各幹各的,誰也不必太在意。真較真,有意思嗎?
武后當然也聽明白了孫子話中潛在的意思,更明白武三思那鱉孫辦事手腳不乾淨,給她招惹了堵嘴的事。
微微一笑,武后放下手中的茶盞,淡淡道:“你說的也是,一將有一將風格!李道廣是個務實的,總比三思那不成器的東西強。”
僅僅是輕描淡寫的幾句話,二人的交鋒很有默契的都不提了;原因很簡單,雙方都拿捏的分寸,都不想因為內訌,兩敗俱傷,喪失了對朝中的掌控力,讓心懷叵測的宗室和蟄伏已久的世家們鑽了空子。
既然這小事過去了,那就言歸正傳。為了慶賀太皇太后六十萬壽,李守義專門找三省的宰相商量過了,要大辦,特辦。不僅召回各藩王、封疆大吏,還送國書給周邊領國。
“若沒有皇祖母這些年輔佐先帝嘔心瀝血,朕哪能做個太平太子,說不準這時候還要看長孫家的臉色呢!”
“朕已經照會內侍省,除了修繕禮臺及慶典的一應事宜外,還要給諸位長輩,從頭到腳的喚行頭。”
估計過幾天,內侍省的人,就會把圖樣送到四位長輩的宮中,有需要添置或改動的地方,儘管跟他們提,千萬不要節省。
太皇太后有功於國家,六十整壽,必須辦像樣了。他得天下臣民,諸國使節都知道,大唐皇帝至情至孝,敬著他的老祖母呢!
作為武后的胞妹-武碧娘對姐姐,那真是羨慕極了,皇帝如此孝順,姐姐的晚年太幸福了。與皇帝比起來,她家裡的那幾個逆子劣孫,簡直可以扔出了。
有武碧孃的這些和稀泥的話,皇太后房氏、太妃張氏也都跟著見縫插針,賣力的替皇帝吆喝著。
當然,做了太后、太妃了!房氏、張氏也是一改唯唯諾諾的態度。對武后不再是盲目的順從。
無疑顯得閒逸的是太皇太妃鄭氏,自從李守義登基後,她就真成神仙了,每天就是燒香拜佛,其他的啥都不管,也誰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