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小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涉及到了整部電影的關鍵!
因為李易記憶起這部電影的時候,可以說有很多觀影者,影迷,對克拉拉甚至用上了“惡魔”的稱謂。
他們無法理解為什麼她要撒謊,覺得這個孩子非常可怕!
但是這顯然不是李易想要的答案。
麥德斯·羅曼沉默了許久,才開口道:“我認為不能簡單地用壞孩子,撒謊的孩子,這樣的標籤來定義克拉拉!
從行為上來說,我認為要先拿開“撒謊”這個標籤,才能更好的理解到她為什麼會去對園長說那些話。
撒謊是一個成人角度標籤,它意味著當事人是主觀上故意編造不存在的事實。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2-7歲這個年齡的孩子還無法分清想法和現實,比如我們常能聽到這樣的故事,說某個幼兒園小孩他非常想要得到獎勵貼,這種願望非常強烈,以至於他會和別人說自己得到很多獎勵貼。這種事情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身上是很常見的,並不能說這個小孩就在撒謊。4歲的克拉拉正處於這樣的階段,她也是如此。
我們必須去理解,去看看她為什麼要對園長編造對盧卡斯不利的那些話。
首先我們要來了解下她的成長環境,大致也就知道她為何看上去如此的早熟。劇本里面有許多片段,很快的描述出了她的生活環境。
她常在託兒所等媽媽來接她放學等到天黑,她喜歡和小狗芬妮散步,父母爭吵不休忘記送她上學等等,這些可以看出,她在家中是容易被忽視,缺少陪伴的孩子。
溫柔的盧卡斯是克拉拉爸爸的好友,他對孩子很有耐心,願意陪孩子們瘋玩,在克拉拉父母吵架的時候,接送她上學,他滿足了克拉拉對理想父親的幻想。克拉拉強烈的想要依戀盧卡斯,這個願望如此的強烈,以至於她想要獨佔他,幻想盧卡斯是她的另一半,並且寫信給盧卡斯表達愛意。
但是事實上,她根本不懂這些,她只是主觀意願上的,缺少愛,缺少陪伴,所以她才會對盧卡斯形成了依戀,而那種愛意,只是一個缺愛的孩子的一種很自然的反應。
她也絕對不會明白,她所說的話,會對盧卡斯造成什麼樣的壞印象。
甚至可以說,她的初衷,並非惡意的。
但是盧卡斯很認真的對她表達了拒絕,把她折的禮物還給她。那一刻她吸了吸鼻子(下意識的掩飾自己的情緒),說:“那不是我的”,即便盧卡斯指出信上的署名是“克拉拉”,克拉拉依然繼續找藉口。盧卡斯沒有戳破她,再次強調說,親嘴只能發生在爸爸和媽媽之間,她避而不談這個,只回答:“這不是我的,你撒謊”。
,!
這一段互動是很重要的,從中可以看到,克拉拉無法承受被拒絕的強烈挫敗感和痛苦,就馬上啟動了防禦機制:否認,她說了好幾遍“這不是我的”。這種否認的防禦方式是比較原始的,在這個階段的兒童也是很常見,許多孩子都會在事情搞砸的那一刻,馬上說“不是我”,他們也不是刻意撒謊或者推卸這人,就是認為否認之後事情就真的和自己無關了。
她的第二個防禦方式是分裂,為了迴避內心的負面感受,她把遞信的那部分自己分裂成“非我”,這個可以幫助她維持內在的自尊感,不至於破碎。
並且最後她還迅速的把這個“非我”的東西,投射給盧卡斯說成是“是你撒謊”。
她所有的這一切回應都是為了迴避自己內心被拒絕的強烈痛苦。
然而,我們可以看到,她的內心依然痛苦,在她孤獨的等待媽媽來接她的時候,她忽然就如幽靈一般對園長提到盧卡斯很醜,很笨,他還有雞雞,他給我這個心,但我並不想要它……。
這裡她迅速完成了對盧卡斯從理想化到貶低的過程,也就是常說的由愛生恨,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