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沈寧來到養心殿,與以往一樣景皇帝坐在明黃色的床榻上,見沈寧來了,便讓內侍賜座。
沈寧先是從懷裡掏出了一份奏摺,恭恭敬敬的呈了上去,這才坐了下來。
景皇帝翻閱起了這份奏摺,仔細的看了許久之後,才默然點頭。
這一份奏摺是關於西蜀饑荒一事,他讓沈寧想出的一些詳細處理方式。
沈寧羅列出來的方法有四種。
開倉賑災、以工代賑、禁止流民出蜀,移民就食。
簡簡單單的四條處理方式,其中涵蓋的道理卻不是幾句話就能夠說清楚的。
就拿開倉賑災一事來舉例:
大晉的官倉分為常平倉和義倉,其中府州縣設常平倉,市鎮設義倉,兩者雖都是官方的倉庫,但常平倉的糧食主要是官方出錢購買的,而義倉的糧食多為官府徵收。
但是無論是歷朝歷代,朝廷的糧倉都會或多或少的都達不到標準要求的。
就算是收拾了所有看官糧倉的貪官汙吏,可是蛇蟲鼠疫,西蜀環境潮溼,糧食容易發黴爛掉這同樣是無法避免的。
再加上常平倉和義倉大多集中在城市,賑災覆蓋範圍有限。
所以僅僅依靠這兩倉,是不足以平定西蜀災荒的。
於是沈寧就提起了,民間百姓們在年景好的時候,就自發設立的社倉。
社倉大部分只是對當地百姓開放,裡面儲存的糧食一般是充足,且有盈餘的。
但是如何勸說這些州縣的百姓開啟社倉,營救其它地區的災民便成為了難題。
按照沈寧的方法,則是用上了新奇的借貸制度。
頒佈正式的文書,承諾組建社倉的百姓,凡是捐獻出的糧食,會在之後的十年由賑濟的地方,每年按照一定數目償還,以便拯救更多的災民。
至於無力償還的偏遠地區,便由朝廷籌錢救災,按照每年的糧食的收穫光景,來進行增加賦稅,出售當地特產等方式,進行償還。
這樣做能夠極大程度的緩解西蜀道災荒情況。
不過實施起來其中的困難可想而知,因此需要選取一名幹吏,方才能夠成事。
當然朝廷同樣要撥款救災,同步進行的還有民間捐款。
大晉鼎盛十三年,江西道災荒,朝廷前前後後共下撥銀錢,共計一千二百萬兩。
災荒爆發地區的富戶士紳們同樣慷慨解囊幫助鄉親,當然各地官員上報的情況是慷慨解囊,其實在朝廷的默許下,有沒有動用非常規的手段,就無人可知了。
土豪們雖然能捐錢捐物,可大災時常伴隨著大疫,這時,朝廷的太醫院就需要派上用場了。
沈寧的建議則是用短短的一句話,進行了陳述:“京城內外疫病盛行,小民無錢可備醫藥者……命選太醫院精醫,分撥五城地方診治給藥。”
這就是說,原本為達官貴人們服務的太醫院,在瘟疫爆發時瞬間需要遠赴西蜀道,成為百姓們的守護神。
由太醫們憑藉著精湛的醫術,配製出治療瘟疫所需的藥品,再免費發放給百姓們。若是遇到緊急情況,太醫們還會出城替百姓們看病。
這只是其中一條,所牽扯的便如此廣泛與負責,所以當景皇帝看完沈寧的奏摺後,一向波瀾不驚的他,眼神中也泛起了漣漪,不由稱讚道:“不錯,你的這份奏摺關於西蜀道的處理方法,可謂是讓朕眼前一亮,無論是實施的方法,還是解決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都寫上了解決的辦法,是深思熟慮後的成果,待明日早朝,朕會將這份奏摺念於諸位朝公,來進行分析,如果可行,你便算是立了一件大功。”
“臣不敢居功。”沈寧沉聲道:“能為大晉進綿薄之力,是臣的幸事。”
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