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喬的中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形成有一部分要歸功於幾千年鬥爭史,塞外民族雖然有些單蠢,也沒有漢人寫史、著書為後人鑑的傳統,但吃了幾千年的虧,口口相傳下也知道了些中原皇庭的慣用手段,瞭解了漢人的最大特點之一——厚黑。
於是,在跟中原皇庭打交道時,他們也有了很深的戒心,學會了兩面三刀,表面上臣服,實際上和你的敵人勾肩搭背。
蒙古喜歡大明朝廷用以拉攏他們的各種物資,更喜歡自由的邊貿,因為互通有無使得他們的生活大大改善。但同時他們也不信任漢人朝廷,明白中原皇朝其實並不希望他們真正強大起來,所以不斷和女真人通婚,眉來眼去。
除了歷史的原因,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代人不斷堅持的聯蒙政策也功不可沒,軟硬兼施之下,大大小小的蒙古部族都跟我們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關係,只除了漠南蒙古察哈爾部的林丹汗,他還保持著先輩那傳下來的勃勃野心,等著伺機而動。
這已經是大金第三次征討林丹汗,皇太極特別希望畢其功於一役,不僅集結了大金所有的悍將精兵,還召集了歸順了後金的蒙古諸部來會,集兵於西拉木倫河畔。
“大汗,我們到西拉木倫河快半月了,八旗當中有為數不少的蒙古人,說不得當中有同情林丹汗的,或者根本就有林丹汗遣來的細作,時間一長難免有人給林丹汗通風報信。”
皇哥哥是個聰明人,就算自己一時沒顧慮到,我提出來了,他無疑是贊同的:“本汗也知曉兵貴神速,但林丹汗所屬十萬之眾,如若不等蒙古各部會集便西進,恐怕以後還需四徵察哈爾。”
“歷史”上,就是皇太極同志太慢悠悠了,大軍壓境的訊息被兩個蒙古兵洩露給了林丹汗,讓那丫逃跑了,到最後也不是皇太極把人給揍死的,是人家林丹汗自己病死了。有心讓皇太極早點去和林丹汗拼命,奈何黃哥哥太堅決,計劃A流產,只能期待計劃B了。
“是否即刻下令各旗約束蒙古兵將?”
“不,那隻會動搖軍心。”微合下眼簾,黃哥哥繼續道,“為今之計,當派人扼守河對岸的交通要道,凡有不得令而離營的一概射殺。”
“臣弟還有個想法,不知可不可行。”
“講……”
“如果真有人給林丹汗報信,林丹汗只有三種應對方法——東進迎擊我八旗軍隊,北上喀爾喀,向西過黃河找一處靠近藏地的草原安身立命。他要向東和我們決一死戰,我們等著他來,不過以他往日的作風來看是不會和我們硬碰硬的。向北,喀爾喀三汗和他不睦,而因為信奉紅教的緣故,他和藏巴汗的關係不錯,應該會向西逃竄。向西就有很大可能途經呼和浩特,那是成吉思汗陵寢所在,也是渡黃河的最佳地點。我們只需調派幾千人馬去呼和浩特埋伏林丹汗,就能防止林丹汗渡河而去,直到大隊人馬趕到。”
“是個好法子……派誰去還得斟酌下。”
最終攤上這個自殺式任務的是皇太極的直屬部下——鑲黃旗的遏必隆和索尼。為什麼說是自殺式任務?有十萬人口,數萬蒙古鐵騎的林丹汗是幾千人可敵的麼?就算只是拖他幾天,傷亡也必然慘重。這做大汗有做大汗的無奈,九死一生的活,他是不敢指派給我的,怕有人戳他的脊樑骨。話說當年他那麼討厭阿敏、莽古爾泰,也不敢明著弄死他們,愛新覺羅家的男人還是愛面子的。
一死一生
帶著三千士兵往呼和浩特奔去的遏必隆和索尼,心裡尚不確定自己會遭遇林丹汗,但是我得確定。
“炎,安排人三日後給林丹汗送個信,告訴他皇太極召集了十萬人馬去討伐他,漠北的喀爾喀也答應配合。”皇太極派人守在對岸,我自然有其他讓林丹汗知曉的方法。
“林丹汗原地等著皇太極不好麼?”
“你覺得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