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文壇大宗師 (第2/2頁)
在下三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得出來,古原對一些和這個世界風格明顯不同的詩句還是做了一些本土化的修改,雖然做的一些修改並不怎麼高明,但至少看起來不會感覺地名典故有多奇怪。
這一點處理得就比徐福那一批要好,先秦諸子的著作一點修改都不做,就這樣扔了出來,弄得現在學界還在疑惑泰山在哪裡?鬱郁乎文哉的周朝,又為什麼一點存在的痕跡都沒留下來?
柳青估計,那個古原大概跟自己一樣,就是一個沒什麼真實本事的人,單槍匹馬的穿越到了這個世界,讀過一些書,但是作為一個落後社會的小地主,又身在一個連科舉都沒有的時代,根本就沒有能力靠著自己掌握的知識實現階層躍升,只能將希望寄託在子孫後代上面。
要是沒有培養出古秀夫這個名士孫子,他的主張也沒有辦法實現,他抄襲的那三卷詩集,更沒有辦法流傳下來。
從這點上來看,柳青的運氣比古原這個穿越者前輩要好得多,因為他穿越在一個侯府庶子的身上,階層要高很多。
而且,這個時代已經有了科舉,只要努力學習,還是有著飛黃騰達的可能的。
另外,他還有一個開了外掛的分身卡,雖然現在沒有發揮作用,但未來肯定能夠發揮作用。
從古原身上又想到從徐福開始的兩千多年來,恐怕從古代中國穿越過來的人數量並不只那麼寥寥幾個,只是穿越者不見得就能夠出頭,為世人所熟知。
古代中國接受教育的人數量很少,可能有的穿越的就是沒文化的人,穿越過來的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建樹。
可能有的穿越者有著一定的文化,但是穿越過來之後的生存環境很惡劣,被當地土著給拍死了。
能夠嶄露頭角的不會是多數。
古原的三卷詩集他都翻過,字數倒也不是很多,大概有三百多篇,其中有那麼十幾首挺熟悉的,還有幾十首不是特別的熟悉,但是裡面有些句子有一點印象。
還有一些完全沒印象。
他估計有一些可能真的是古原的作品,因為質量太過參差不齊了。
裡面收集的那些詩,從漢樂府到初唐都有。
但是沒有盛唐的李白杜甫,那些光芒耀眼的盛唐詩篇,一篇都沒有。
柳青做出了一個合理的推測:“看起來這個傢伙是初唐就穿越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