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工作室 (第1/3頁)
大秦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小場景夜攝原本很簡單,幾個固定機位就能搞定,沒想到拍過磅員特寫時卡了,一直忙到半夜才結束。
真正的過磅員是個糙爺們,五官都是歪的,入鏡慘不忍睹,劉炎導演早早就從鎮裡選了個漂亮小姑娘,然後不懈地指導她如何演好一個心懷菸農、對菸草事業充滿熱愛的過磅員。
小姑娘沒有表演基礎,“眼睛一亮欣慰一笑”拍了二十多遍也過不了,臉上肌肉都笑僵了,越演越像走夜路見了鬼。
劉炎導演很有耐心,一遍遍講解示範,手把手臉貼臉地教,蘇長青在一旁看得鼻子都酸了。
“兩鬢斑白的老導演都這麼玩命地搞藝術,咱年輕力壯的有什麼理由放棄?”
他越看越堅定了信念:“藝術必須得繼續搞,不搞白不搞,從今往後就擼起袖子幹了,誰也甭想攔著,人擋幹人,佛擋幹佛!”
辭職自己幹,搞一個工作室。
進京搞,資源都集中在京城。
幹好了此生無憾,幹砸了也無所謂,一代目的道路雖然算不上成功但也能託底,大不了六年後再走老路。
六年時間,足夠搞一場人生試驗了。
既然下定決心就別磨蹭,第二天不到八點蘇長青就起來了,先去鎮裡打了幾個電話。
他沒有首先打給父母,最重要的電話留到最後。
不管搞什麼,招兵買馬很重要,如果能與珠江廠的黃楊和北影廠的杜可可合作就穩了,兩人都是導演班的同學,有天賦有能力,而且相對其他人也更有資源。
二十年後,也只有他們兩個還在幹導演。
九十年代初戲劇電影學院畢業的還是包分配有幹部編制的,同屆導演班除了兩個出國深造的,其他同學基本都進了各大電影廠,蘇長青是分配最差的一個。
不過十年以後還在電影廠工作的所剩無幾,二十年後還在幹導演的就只剩上面這兩位了,絕大多數同學一生都沒拿出作品,那兩個出國的更是不知死哪去了。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這波導演就是所謂第六代,正好趕上國內電影市場大滑坡,雖然也出過幾個像樣的人才,但總體是很悲催的一波後浪。
這時候資金還沒大量進入影視圈,一年也出不了幾部片子,市場撐不起來,資源都集中在以張藝謀、陳凱歌為代表的五代導演手裡,想出頭就得劍走偏鋒,弄些概念性很強的作品讓人記住名字。
這批導演的共同點就是裝逼,如同不受家長待見的孩子,不時弄出點動靜引人關注,可惜作品叫好不叫座,甚至連座都沒有,基本套路就是糊弄冤大頭花錢拍片子在國外拿獎,然後就沒下文了。
等到了二十一世紀,五、六代和新銳導演們集體向錢看,開始在資本市場混戰,雖然也混了不少錢,其實輸得內褲都不剩。
截止到蘇長青重生的那年,國內票房前三名的片子都不是專業導演拍的,第一名《戰狼2》導演吳京是運動員出身,第二名《哪吒》導演餃子醫學院畢業,第三名《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是學法律的。
如果範圍擴大到港澳臺,那還可以再往後排幾名。
畢業於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香港導演徐克曾經說:“我不認為大學教會了我怎麼當導演。”
所以幹導演這行和作曲、繪畫很類似,掌握基本技巧不難,但想出類拔萃就得有天賦。
蘇長青不缺天賦,缺的是人脈、資源和機會。
第一個電話打給黃楊,可惜不在辦公室,他父輩是珠江廠元老,人脈雄厚,還沒畢業就安排他作為導演助理加入了電視劇《情滿珠江》劇組,正式報到後直接去外地採風了。
九二年聯絡方式已經有了質的飛躍,摩托羅拉中文bb機剛剛上市,不過一臺要三千五百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