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過宮室雖然簡省狹促,但倒也沒有在門面上省工料。
宣德門為皇城正門,高近十丈,有五門橫列,「門皆金釘朱漆,壁皆磚石間甃,鐫鏤龍鳳飛雲之狀。莫非雕甍畫楝,峻桷層榱,覆以琉璃瓦,曲尺朶樓,朱欄彩檻」,實事上與其說是座城門,還不如說是棟修造精美的樓宇,故而也稱為宣德樓。
宣德門兩側又有兩座副門,名為左掖門,右掖門,形制比宣德門稍小一些。
宣德門後,是一片面積可容萬人的廣場,廣場之後的巨型殿宇便是大宋皇城的主殿——大慶殿。大慶殿位於皇城中軸線上,是皇城中最為雄偉壯麗的建築。但大慶殿只有在大朝會,或與之同級的朝廷大典才會啟用。如今日慶賀大典,便在這大慶殿舉行。
卯時剛至,天色剛剛矇矇亮,可皇城前的御街上已經熱鬧起來。只因今天是慶祝北伐功成的慶賀大典之日。早在契丹退兵之日,開封收到訊息之後,內廷便根據前線趙匡胤的諭旨,開始籌劃準備慶賀大典。
在京的所有從七品以上、有朝參之權的文武官員,都紛紛踏足御街上,前往皇城參加慶賀大典。御街上的各類官員,有身著金紫,隨從多達近百人的宰相和樞密使,也有單身獨騎的青袍、綠袍小臣。即便不算隨從,只論官身,熙熙攘攘也足有近千人之多。
當官員們陸續抵達皇城腳下後,都紛紛下馬或者下馬車。宣德門五道城門,平時慣常緊閉的正門,卻因為今日的慶賀大典,被早早開啟。
要知道,宣德門正門,只有當天子出巡或是朝堂大典時才會開放。平時官員們皆是下馬從宣德正門邊的副門入宮。宰執們同樣走宣德旁門,不過宰執卻能獨騎昂然自入直入皇城,在第二道門處方才下馬。
第42章 慶賀大典
一隊浩浩蕩蕩的騎隊抵達宣德門前,八十多人的隊伍比起百多人的宰相隨班要單薄一點,卻已遠遠超過其他文武官員,正是在朝班上,站位僅次於宰相首輔趙普,被封為大內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開封府尹,再加兼中書令的當今天子親弟趙光義,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八十多人以兩名腰繫金帶的朱衣吏為引導,簇擁著一名身著紫色方心曲領公服,腰佩金魚袋的中年男子,直抵皇城前。
一見趙光義騎馬而至,猶在皇城外的官員們,紛紛避道行禮。比起見到方才入宮的宰相趙普,還要恭敬上不少。
在宣德門處,趙光義沒有多做停留,馭馬直入皇城之中。他和文武百官從宣德門進入皇城,左經過一道分割宮城中部和西部的橫門,來到大慶殿的廣場之上,才下馬徐步走進大慶門。
包括趙光義在內,所有文官走路看起來走得實在是太沉穩了,真是一步一頓,儼然學究。
其實絕對多數文官也不想這麼走路,可趙匡胤親手發明的這大宋官帽比較特別,官帽兩邊一邊一個帽翅,官越大帽翅越長,一走急了帽翅就忽閃忽閃的半天停不下來,若那樣去見天子未免有失禮儀。
一路上,不少文官遇見趙光義,四五品以上的大多連忙殷勤地迎上去參見問好,品級低的,趕緊讓開道路,同樣參見問好。當然,也有一部分文武官員面對趙光義時,神色很淡然,就算兩相遇上行禮,也表現的不卑不亢。這些人自然是趙普一系的文官,或者是隻忠於天子的武將。
趙光義一路之上表現的都極為禮賢下士,往往不等眼前之人拜倒,便早已一步上前將他攙起,客氣回話,甚至聊上幾句。
大慶門後,是一條百步長的御道,直通大慶殿。御道兩側,先是鐘樓、鼓樓一東一西隔路對峙。鐘鼓樓之後,隔著御道又是兩條長廊式的宮舍,名為東西上閣門。文武百官穿過大慶門後,並不是直入大慶殿中,而是要按照文武分東西兩班,在東西上閣門處列隊,等待慶賀大典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