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第1/2頁)
白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她沒有想到自己從那麼早開始就已經這麼痛苦了,梁淨痛苦了太久,太久,久到她已經忘記了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感受痛苦的了。
梁淨身上的標籤是她親手貼上去的,而外界則是黏合劑。
現在她後悔了,後悔拋棄了那個無標籤的自己,即便全世界都拋棄了她、否定她,自己也不能夠否定她,她也該上去擁抱著那個受傷的人說,別怕,你還有我,我還愛著我。
然而她卻把她弄丟了。
上帝給了她九天時間,冥冥之中她重新來到了自己的高中時代,既然&ldo;絕望&rdo;的標籤已經貼上了,那麼只要找到了被貼標籤的原因,大概還來得及把它撕下來吧。
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實際上就是情感的連結。沒有誰可以獨立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一個人當他從出生那天起,尋求與另一個人的連結就成為了他的本能,這第一個&l;另一個人&r;就是他的母親,因為母親可以滿足他對食物、對水等生存需要的需求。
需求的滿足不一定得完全得到,執意於完全滿足的是過度的慾望。
無論是愛、惡意、還是攻擊都是一種能量,都是情感的連結。所以愛也好,攻擊也罷,都要過濾一下再接收,太過濃縮的情感有時候很容易把人給壓倒的,梁淨以為,都留一半好了,無論是接受還是投出,剩下的那一部分就都留給自己吧。
即便是狼心狗肺也好、自私自利也罷,自己高興就好,早在年輕時,梁淨已然是一個從骨子裡無情的傢伙,儘管,她還會關心他人。
因為在她意識認知裡,從利益層面計算,適度地對他人表示關心,能讓自己獲得最大限度地自由和利益。
作為高中生,年輕梁淨和其他的學生一樣,她也面臨著很多的壓力:高考、升學、作業等等,相比之下,更多令年輕梁淨困擾的是內心的衝突。她記得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個觀點:壓力來自於內心,壓力來自你的重視。只有當你真的在乎某件事情的時候,你才會覺得它有壓力。
因此年輕梁淨藉此不斷地暗示自己:自己對學業並不重視,因此不要對此感到太大的壓力。
她希望這樣能夠讓自己好受一點,並且她還對自己說:人嘛,有份工作,足以餬口飯吃就行了,實在沒有必要為了未來的美好圖景而把當下的快樂抹殺,小學為了初中、初中為了高中、高中為了成年、成年為了孩子,人的一輩子一半就過去了,什麼時候才能輪到自己啊。她認為那種體驗是不愉快、不真實的,一切行為的動機是未來,而在當下與未來的對比之下,當下永遠都是令人不盡滿意的。
但是努力是需要的,一個正常人在完全放縱之下,焦慮帶給他的痛苦要遠甚於快樂。倘若毫無生存技能地放任自我卻毫無感覺,那他肯定是有問題的。
所以年輕梁淨不會真正地放任自己,她會努力、會學習、會寫作業,但不能過於在意成績。
內心的壓力是無法避免的,它源於梁淨內心的衝突,矛盾永遠存在,則壓力無可逃脫。現存的衝突之一就是:真實的情感態度與現實情境的衝突,其結果是情感不得不屈服於現實而倍受壓制。
梁淨不喜歡她的住所,無論是她現在居住的地方,還是她以前住的地方,總給她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
她迫不及待地想要離開這個地方,但是她不可以。
小不忍,則亂大謀。
最令人痛苦的地方就是痛苦的根源,梁淨如果想要找回自己,那麼她必須從痛苦中出發,找到問題的根源,解決問題,唯有這樣她才能擺脫絕望,接納&ldo;那個自己&rdo;。
所以無論多麼痛苦,她都必須得承受著,直至發現&ldo;自己&rdo;的線索,一旦找到通向&ldo;那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