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晚zd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今日在電影院裡因電影《我的姐姐》中很多情節的觸動而稀里嘩啦的流了一通眼淚,口罩也被浸溼。在買票時就已知曉肯定會因其中一些情節引發淚腺工作,卻還是忘記帶上紙巾,幸好旁邊的兩位小姐姐發覺我的小動作並及時遞送紙巾,否則臉上的淚痕也該明顯了。
故事情節、人物語言、背景設計都挺貼近現實,在觀影過程中,每一幀畫面都不會讓人感覺很炫或者太遙遠而夠不著。故事中姐弟倆相互間的情感變化是主線。姐姐這一角色到底該如何選擇才是對的,沒人說得清。
我們是該犧牲自己成全家人,還是先努力做好自己再在有限的能力範圍內為家人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這樣的選擇題在我所接觸到的人群中、在我從小到大的生活中並不少見,而最受人追捧的都是犧牲自己成全家人。
老家的同學,家裡有兩姊妹的,父母能供兩個孩子讀完初中已很不容易,作為姐姐,無論學習多麼優秀,基本都會放棄升學繼續學習的機會,有些甚至為了徹底斷掉自己的念想在初中還沒畢業就外出打工。21世紀初,往江浙、廣東打工在鄉村是一股潮流,誰家孩子出來一兩個月就給家裡寄錢也會成為美談,卻沒有人關心她在外過得怎樣,沒有人知道她也想能繼續坐在教室聽老師講課。
作為姐姐,無論下面是弟弟還是妹妹,從小就會被教育“你是姐姐,要對弟弟\/妹妹負責”,可是誰又來對姐姐負責呢?例如老家鄉村那些早早出來打工的姐姐們,所有的錢都給家裡,家裡無論大小事都得靠她們出錢,若是誰沒有能幫家裡將房子建起來、不能給家裡置辦像樣的傢俱、不能給弟弟\/妹妹買新衣服……則是不懂事。對於她們來說,存在就是要讓孃家更好,不管自己是否出嫁,否則不僅有失姐姐這一身份,鄉里間更會流傳她家養了個沒用的女兒。
當然也有姐姐會相對幸福些,弟弟\/妹妹懂事,不管初中畢業後是否繼續讀書,都能體諒姐姐在外打工的不容易,也會在自己出來工作後給予姐姐一些關懷。若遇上這樣的家庭,家裡父母也還是會一有機會就跟姐姐強調:“你看弟弟\/妹妹多懂事,都知道關心你,你也要多關心他(她)。”說這話的多半是家裡還有一兒子。或許是多年來大夥兒都已麻木,別人都是這樣做,所以你就該如此。
我不知道是年紀增長的原因讓我更自私,還是一年年的見到的人事物更多而讓我更清醒,越來越堅定地認為不能完全以犧牲自我來成全家人,而應該在不影響自己正常生活的情況下適當幫助,我們也更應該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而為之努力,不應該因為環境、世俗而放棄自我。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夢想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該被世俗的眼光左右選擇,不該被不相干的人的話道德綁架,如果連自己都顧不上,又何談幫助家人呢?
電影最後結局我認為是留下一個懸念,讓觀眾自己去描繪:姐弟倆一起去了bJ,姐姐讀研,在學校及社會的幫助下,弟弟也能在bJ上學;弟弟留在了收養家庭,姐弟倆許下只有他們知道的承諾,至於那份放棄見面的協議籤或不籤都不會干擾姐弟倆的情分。或許是我太嚮往美好吧,想到的結局無論哪一種,對於姐弟倆來說都不會影響彼此的感情,而且他倆都會得到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