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桃源真相 (第2/3頁)
海沙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雷,震得我腦袋嗡嗡聲,頭髮都豎起來了。怎麼?這碑是他寫的?他是和曹辛一起進來的?
我抓了抓耳朵,以為自己聽錯了,但我看到其他人也是一副震驚的樣子,我就知道我沒有聽錯。
我們驚得半天都反應不過來,陶淵明竟然來過這裡,那可是歷史上的一個大名人啊。
只聽那小年輕繼續說:“陶潛先生字淵明,又字元亮,你們既然認識,想必你們都知道,他現在還健在嗎?”
我一聽這才反應過來,他孃的,搞了半天,原來陶潛就是陶淵明,這碑文落款就是尋陽郡柴桑人陶潛。原來是自己有眼無珠,就擺在面前都不知道,這怨不得誰啊,都怪自己以前讀書不認真,忘了古人還有名、字、號等等行頭,就單單記了個陶淵明,差點鬧了個笑話,看來回去之後要惡補點古文知識才行。
聽了他又問了是否健在,驚訝得我舌頭有點不聽使喚的說:“健……健……健在?他都死了一千多年了。”
小年輕像突然反應過來似的一拍腦袋說:“是哦,他來這裡的時候是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事了,我差點糊塗了。那你們,是怎麼認識他的?”
我知道他沒受過九年義務教育,這事對他來說不好理解,便說:“我們其實也不認識他,我們只是在‘私塾’學過他寫的文章,他是著名的詩人、辭賦家,有很多作品流傳後世,所以我們都學過他的文章,所以才說‘認識’他,但此‘認識’非彼‘認識’。”
小年輕點點頭哦了一聲,不再說話,似乎在思考著什麼問題。
我猛然間意識到,如果按照小年輕的說法和墓碑上的記載,一千六百多年前,應該是晉朝的時候,陶淵明和他的一個叫曹辛的道士好友,在一次遊山玩水的時候無意間進入到羽仙村這個地方,並幫助了村民設下了奇門八卦陣躲煞,為村民擊退過為禍一方的蜈蚣、大蛇。曹辛因為和蜈蚣大蛇搏鬥的時候負了重傷,最後不治身亡。
這碑文上記載的事情與《桃花源記》有相似的地方,特別是進入羽仙村的那一段。難道陶淵明寫的桃花源就是這個地方?如果事實是這樣的,那我們上學所學的《桃花源記》雖然有相似的地方,但出入有點大了,簡直是兩個不同的版本,桃花源描繪的是一個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太平世界,但羽仙村這裡似乎也並不太平,不知道哪個更可靠。而文章畢竟偏向藝術的範疇多,而碑文——特別是墓誌銘——以紀實為主,再結合我們在這裡經歷的一切,看來碑文似乎更可靠一點,這裡應該才是真正的桃花源。
我不禁感嘆,如果這裡才是真正的桃源的話,那真是讓後世人大跌眼鏡,要知道後世很多地方為了爭奪桃花源這個名頭,打了不少筆頭仗,嘴仗,甚至私下大打出手的都有,甚至有些地方以哪裡才是桃花源的正宗之爭來吸引媒體的注意和大眾的眼球,作為一種宣傳的手段,也難怪,桃花源三個字實在是太值錢了,再經九年義務教育這麼一推廣,幾乎是人人皆知,一旦與旅遊業掛鉤,旅遊景區一開發,那還不是客似雲來啊。如果世人知道這羽仙村才是真的桃花源的話,相信那很多人吐血都有份。
如果事實上真如碑文所述,那陶淵明在寫《桃花源記》的時候為什麼不提及此事,甚至在他的其他文章也未見任何關於他和曹辛在羽仙村的資料。
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大塊見眾人都不說話,看看我們這邊的人,又看看小年輕那邊的人,一副莫名其妙的樣子。突然他冷不丁的冒出一句:“小哥,那後來我老陶家的名人陶淵明先生怎麼樣了?”
我們幾個一聽,心想是啊,這陶淵明後來怎樣了?從歷史來看他肯定是從這裡出去了,如果他沒有出去的話,就沒有那麼多的名篇傳世,特別是我們都熟悉和嚮往的桃花源,我們後世人也根本不知道會有陶淵明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