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部經中解村襲擊代縣日軍。中央集團軍衛立煌總司令,亦令第9軍以一部解第196旅之圍;第15、第14軍增派有力部隊在東西岔村及神山南側一帶,支援第9軍。左集團軍楊愛源總司令,亦以八路軍第120師與寧武附近騎兵第1軍第2師襲擊崞縣日軍。
10月11日,日軍以步空協同,再度猛攻原平,姜玉貞率餘部,浴血苦戰,每一房屋的侵戰,均使敵付極大的代價。激戰至下午,全旅官兵僅存二三百人,山炮全毀,仍退守鎮東北角,與敵肉搏巷戰,最後僅留3個院,猶與敵死拼,自姜玉貞旅長以下官兵傷亡殆盡,原平遂陷入敵手。閻錫山為此戰役而作詩一首:“全區原平戰最烈,三團只還五百人。據守三院十一日,玉貞旅長兼成仁。”
崞縣、原平守軍激戰數日,為忻口大軍的集結與部署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閻錫山在忻口戰役後曾贊曰:“忻口布陣得從容,全憑原平抗敵功。” 兩地失守後,忻口便處於日軍的直接攻擊之下。
忻口,古為軍事要地。相傳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困於平城(今大同東),後突圍退到此地,觀於地勢之險要,六軍忻然,故而得名忻口。它位於太原北面100公里的忻(州)定(襄)盆地北部,是五臺山、雲中山東西兩山峽谷中的一個隘口。在這個峪谷川道中凸起一條高度不大,南北長16公里,東西寬3公里的山嶺,頭枕界河鋪,腳伸至秦城。忻口鎮緊貼在山嶺北端右側腳下,地勢十分險要。以界河鋪為基點,左側是連綿起伏的雲中山,右側為崗巒重疊的五臺山,恰如這盆地的葫蘆口。在地理上是出入晉中的交通孔道;在軍事上是屏障太原的最後一道防線,可稱之為戰略咽喉要地。忻口的安危直接關係到太原的安危,故此一場鏖戰在即。
至10月12日,敵我雙方各自完成了軍事部署。日軍方面,以獨立混成第2旅團和大泉支隊約6000餘人,擔任二線守備,守衛內長城以南的運輸線和各軍事要點。忻口前線為第5師團約萬人;獨立混成第15旅團約5000人;堤支隊約700人,總兵力計2萬餘。 攻擊陣地設於解村、平地泉、王家莊、永興村4點之間地區;前線指揮所設於泥溝,並設有臨時機場;師團司令部置於原平鎮。板垣依然採用兩路迂迴戰術,以獨立混成第15旅團、堤支隊為右翼,主攻大白水一線陣地;第5師團為左翼,主攻忻口嶺之河南村一線陣地。
中國方面,各路大軍相繼到達忻口既設陣地,並於10月11日晚完成戰前準備。12日,閻錫山又命傅作義率預備集團軍之第35、第61軍、獨立第2、第3旅等部開赴忻口,加入中央集團軍作戰。這樣,忻口前線總兵力達13個步兵師又5個步兵旅,約13萬人。
閻錫山根據對日軍的偵察,調整部署,將中央集團軍分為3個兵團:以第15、第17、第33軍等部組成右翼兵團,由劉茂恩指揮;以第9、第19、第35、第61軍等部組成中央兵團,由郝夢齡指揮;以第14軍及第66、第71、第85等師組成左翼兵團,由李默庵指揮;以衛立煌為前敵總司令,統一指揮3個兵團作戰。前線指揮所設於忻口公路西側9號石窯(國防工事編號)。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一、整軍抗戰(29)
10月13日拂曉,日軍在板垣指揮下,以中央突破的戰法,向忻口發動全線攻擊。一時間,硝煙瀰漫,黃塵蔽日,一場鏖戰迅速展開。敵先以飛機30餘架及大批戰車(五六十輛)、火炮(四五十門)掩護步兵5000餘人,猛攻中央兵團南懷化與左翼兵團閻莊陣地。激戰2小時許,南懷化陣地工事被毀,守軍傷亡過巨。日軍突破陣地,並攻佔南懷化東北的制高點1200高地。衛立煌急令第21、第10、第71師各一部協同夾擊敵人。郝夢齡當即率增援的第61軍新編獨立第4旅,協同第54、第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