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方犁自是一得到訊息,便和朱彥去大司農府領了文牒等物。鐵礦一項,從少府歸併到大司農府後,納入大司農丞管轄範圍,新任大司農丞徐久,乃是何介之舊識,因而對朱彥方犁等人頗為倚重,日日召集大家在府中商議,要制定出妥貼的收礦方案來。眾人都覺得,當務之急,是先整治兩座大鐵礦,若能順利接管下來,其餘小礦主們自然不敢尋釁鬧事。樊城鐵礦最為集中,也甚有名氣,於是這第一礦,就定在了樊城。
徐大人將想法上奏皇帝,皇帝頗為認可,並囑咐徐大人,樊城必得他親自去。挑選同去的繡衣使時,兩人都覺得事關重大,於是皇帝親自在新徵闢的一群人中扒拉了半天,最後定下方犁。方犁世居南方,到京城不過幾年,和京中各種勢力尚無牽扯,更何況,他還有義商的名頭,也被何介之生前大力舉薦過。人雖年輕了些,但這種得罪人的事,正好讓年輕人來做。老傢伙們動不動耍滑頭,是辦不成什麼實事的。
第二日朝會上,皇帝宣佈了派人去樊城檢視鐵礦帳目、清算各項資產一事。想到路上必不太平,要派人手沿途護送。賀言春提前得了訊息,忙上廷請令,要擔這護送之責。皇帝本不欲給自家小舅子派這麼煩難的活兒,但轉念一想,鄭家乃新晉貴族,與京中王公之間還未夾纏不清,再加上賀言春與方犁有段舊誼,路上必定盡職盡責,讓他去倒也十分合適。
十月中旬,大司農丞徐久和新任的繡衣使方犁,在西郊騎兵營都尉賀言春率兵護送下,啟程前往樊城。臨行前,胡安自然百般放心不下,對方犁殷殷囑咐了半日。他從曉得自家三郎和賀言春的私情後,對賀言春的一腔親厚之意冷淡了許多,此時卻也顧不得別的了,只管拉著賀言春,事無巨細地交代了一遍。幸而賀小郎十分好性子,不僅肯聽他羅嗦,亦且好好寬解了他一番,讓他放一百二十個心,但凡自己有命在,決不會讓方犁擦破一點油皮。
胡安聽了,心裡這才安定了些。等把方犁一行送出城,他遙遙望著遠去的人群,心情頗為複雜。
人是好人,對自家三郎也好,只可惜……,唉,賀小郎若是個女子,該有多好啊……
胡安一邊感嘆,一邊擦著淚回了城。不提他這頭傷感,且說徐久方犁等人朝樊城一路疾行,兩三天後,便到了沿途一座小城,此去離樊城只有七十里之遙。趕一趕路,本可當晚就到,賀言春卻命隊伍停下,當晚就在城中一家官驛裡住下了。
是夜月明星稀,天氣乾爽。一行人趕路辛苦,吃了晚飯便早早歇下。到了半夜,官驛裡突然著了火,等被人發現時,火勢已大,點著了兩間屋,正好是徐大人和方犁的住所。驛丞緊急召集人手來救火,賀言春和手下兩人舍了命不要,衝進燃著的房屋裡,把徐大人和方犁背出來,兩人卻都已經被火燎傷了,方犁傷得尤重,遍身都是燎泡,已是無法行走了。
一行人的行程就此耽擱下來。賀言春一面派人請了醫士來,為大司農丞和繡衣使療傷;一面命人回京,將情況面稟上官,幾十名衛兵把官驛圍得鐵桶一般,連聞訊前來探望的縣令也擋在外頭,閒雜人等更是一律不許靠近。
還沒踏上樊城就吃了如此一個大虧,訊息傳回京城,皇帝震怒,下令讓樊城郡守嚴查此事,若抓不到縱火的人,就滾回家種紅薯去。樊城郡守吃了掛落,立刻命都尉率人大肆搜捕,一時惹得朝野都議論紛紛。
就在樊城裡鬧得一片雞飛狗跳之時,城中一家客棧裡,一位姓胡的員外帶著兩位郎君和幾位僕從前去投了宿,包上棧裡小小一座院兒。店中夥計引他們去院裡時,十分熱情地攀談道:「敢問老丈一行,來樊城是為訪親會友,還是遊玩?」
那胡員外見問,微微一笑道:「我帶兩位小兒遊歷至此,聽說樊城出好劍,想去鑄造坊看看。店家可有什麼好去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