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塵讀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湯、陳兩名高階將領被俘,張士誠深受震撼,這才發現朱元璋的實力不容小覷,於是派身邊的儒士孫君壽帶上自己的親筆信來應天議和。
不像朱元璋信中帶刺,張士誠的言辭十分誠懇,開門見山,直接認錯,“省知己過,願與講和,以解困厄”。
意思是說,我已經知道錯了,不該扣留你的使者樣憲,也不該誘降徐達部將陳保二,更不該打死你帳下大將耿均用,咱們講和吧,不打了。
光態度誠懇沒用,得拿出實際行動來。
要說有錢就是出手闊綽,張士誠主動提出每年給二十萬石糧食,五百兩黃金和三百斤白銀。
按當時的計量單位,一升米十二文,一斗米一百二十文,一石米是一千兩百文,一升米大約一斤半,一石米一百五十斤,二十萬石米三千萬斤。
這東西已經不少了,李善長都心動了,勸朱元璋說,“要不先假意答應他,等把糧食送過來,咱們再接著打,反正打與不打的主動權掌握在咱們手裡”。
李先生一副敦厚模樣,想不到內心也如此狡猾。
朱元璋呵呵一樂,不置可否,他另有打算,得先讓張士誠把楊憲放回來,吃了這麼長時間地苦,性子也應該磨圓了,別動不動和李善長爭搶,這讓咱很難辦,各自辦好自己的差不就得了。
朱元璋拿著張士誠的信反覆琢磨,“以解困厄”,這說明他處境艱難,日子不好過呀,聽說他正在跟苗軍將領楊完者爭奪杭州,錢塘賦稅地,張士誠垂涎已久,志在必得,可偏偏楊完者是塊硬骨頭,不好啃,張士誠與他交手數次,每次都失敗而回,就連智勇雙全的張士德都吃了敗仗。
兩邊開戰,腹背受敵,壓力山大,張士誠苦不堪言,這才派人前來議和。
經過反覆思量,朱元璋決定趁火打劫,獅子大開口,當然為表誠意,把俘獲的湯、陳二將放回去了。
條件一:歸還使者楊憲和俘去的將領。
條件二:每年送五十萬石糧食,大約七千五百萬斤。
那麼張士誠會答應嗎?
收到信後,張士誠十分不悅,這也太貪心了吧,不搭理他,雙方的講和再次中斷。
就這樣,張士誠投桃報李,把楊憲放了回來,五十萬石糧食就杳無音訊了。
李善長一腦門子官司,看見楊憲就心煩,他怎麼還能回來?張士誠可真夠心慈手軟地。
講和不成,就得接著打,發動更大規模的攻勢。
因為生擒湯、陳二將有功,文正被提升為樞密院同僉,地位與徐達、湯和平級。
常遇春從官軍總管被提升為統軍大元帥。
廖永安率常遇春等將領,統精兵兩萬前去常州增援。
話說如夢被嚇得不輕,有些心灰意冷,也不想留在國公府。
她不喜歡子薰,也曾經故意找茬欺負過子薰,可是她決不會惡意傷人,更何況那是大帥的孩子,大帥對她有救命之恩,可是大帥不信她,夫人愛莫能助,她渾身是嘴也說不清楚。
她選擇去滁州,這是小張夫人的建議。
聽說國公爺並未對夫人生疑,小張夫人的病終於痊癒,緊趕著過來示好,幫著出主意,想辦法。
周媽媽冷笑不止。
說起來,小張夫人也是個苦命人,丈夫去世了,女兒不滿三歲,剛學會說話、走路。
無依無靠,只能左右逢源,四處討好,生怕稍有閃失,一不小心得罪了人,生活難以為繼,小張夫人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郭子興在世時,她備受寵愛,風光無限,風頭蓋過正室。
今時不同往日,寄人籬下,看人臉色,小張夫人活得戰戰兢兢。
郭子興的正室張夫人神志不清,生活無法自